第1614章 抛弃二进制?(2 / 2)

高效在各组之间传递消息,就变成固定模式了。”

“那你们得做好日志记录。”宋河提醒,“你们这种模式,好处是信息流动快,灵感碰撞强,坏处是一个人的想法会在口口相传里迅速传遍全班,通宵讨论脑子不灵光,最后是谁提出来的点子都忘了,甚至有人会把听来的点子记成自己想的,一定会有纠纷。”

“我们想到这个问题了,您叮嘱的日记周记都在记,另外还加了两重保险。”杨玉说。

“加了两重?”宋河和相晓桐异口同声。

“一重保险是各组每天对账,我们不止记自己组里成果,也记邻近组的成果,每个组的工作内容会被至少四个小组同时记录,这样一份记录有纠纷,可以看其他组的记录来确定。”袁天罡道。

“区块链呗。”宋河点头,“有点麻烦,但每天花半小时对账足够了,值得。”

“第二重保险是人名命名,谁想出来的零部件、工艺、理论,就用谁的名字命名,各组传递消息时要带着名称。”杨玉说,“比如袁天罡判定器,袁天罡温控加工法,这样听名字就知道是谁的功劳。”

“如果后续有在此基础上的进化,比如袁天罡温控加工法被我的想法改良了,就加一下名字,变成杨玉-袁温控加工法。”

宋河乐了,“挺好!不过万一后期某个零部件被十几人改良过,名字会变得像毕加索全名一样冗长。”

“我们也考虑到了,会定期结算记录。”袁天罡道,“暂定是每四次改良结算一次,记在各组的本子上,然后可以换一个简洁的新名字继续流传。”

“发明溯源码。”相晓桐笑了,“也就你们少年班大部分人过目不忘,能这么来,普通科研团队早绕晕了。”

“好,分组不错。”宋河点头,“目前讨论的成果,讲讲吧?”

“第一个成果是,我们决定抛弃二进制。”袁天罡语出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