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s们折磨的我欲仙欲死,一些邪门的粪怪令我绝望,冲上去五次死五次,冲上去十次死十次,极端情况甚至三四十次无法击败。
那段时间甚至码字变成了放松的娱乐,至少码字是写一章就有一章,再缓慢也能看到积累,而打游戏的体验更像是,一章写到中间,突然整章被删掉,再写到一半,又被删掉,重复几十次。
在黑猴的时间循环中,我渐渐找到了一种奇特的感觉,随着激烈的战斗越发清晰:
坚定相信自己一定能打垮眼前的怪物,无非是一遍遍重来。
每一次失败都会涨一丝手感,保持冷静,保持专注,不要有杂念,持之以恒地一棍一棍打下去!
第20次把怪物打的只剩丝血,第30次却一开场便被粪怪秒杀,不要沮丧,怪物血量一次次越来越多只是表象,我并没有变得更菜,只是有些疲惫,休息休息明日再战。
这是一种纯粹的感觉,没有功利和浮躁,牢记任何杂念都只会阻挡前进,天赋差只是需要更多的练习,想一往无前,必须有满满当当野火烧心般的斗志。
写小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打怪的过程,每次卡文便是遇到一只怪,万万不能停下来,没有时间自怨自艾,硬着头皮打上去,战胜为止!
于是时间循环不是完全痛苦,每打死一只怪都有短暂的舒爽,前方还有无数的怪,意味着无数的舒爽。
当回望堆积如山的怪物尸体时,便涌起极为珍贵的——成就感!
当然,面对一些血条长度溢出屏幕的巨怪,没有恐惧心是不可能的,但要享受恐惧感带来的颤栗和折磨,最后成功的时候会更爽。
2024对我来说是痛并快乐的一年,2025大概也是如此,再往下写会很难,但我准备好了。
接下来聊聊学霸这本书本身。
之前的总结已经写过一些本书的花絮,比如当初因为起名困难,差点把这本书扔掉,最终怀着自暴自弃的心态发布,岂料喜欢看的人还不少。
这里不再写过往的花絮,主要写将来。
科幻小说有一些要命的弱点,遇上了便十分难受。
比如现实科技发展的速度太快,以至于小说里描述的未来状态,一夜之间变成了怀旧考古,这本小说已经遇上多次,兴致勃勃描绘的科幻造物,现实中突然冒出来了。
有些可以圆回来,有些我只能装聋作哑,还是希望读者们嘲讽的时候能手下留情。
这也提醒我,我的知识该更新换代了,我买了更多科学类的书,尽可能新一些,明年突击啃一啃,否则过不了几年我便没法再写科幻类小说,只能天天望着新闻目瞪口呆,感叹这给我干哪来了?还是地球吗?
学霸再往后写,逐渐要进入星际时代了,这也是科幻小说的一大难关,我正愁的焦头烂额。
越是读者熟悉的环境,比如学校,写起来越容易,不需要浪费太多笔墨,很多隐含信息读者自然会知道。
比如我只需要写“教室”、“黑板”、“被老师发现的小纸条”,所有人脑海中自然会有熟悉的图像冒出来,甚至我写“赵依依”、“丁阳泽”这种角色,所有人脑海中也会出现一些现实中认识的面孔。
但进入读者作者都陌生的环境,譬如异星球,甚至外星文明,外星城市,小说的推进会变得极度艰难。
简单的描述,无法唤起读者脑海中的图像,因为谁也没见过外星生物。
而过于复杂的描述,把外星生物从头到脚写的清清楚楚,同样会淹没想象,大脑会在冗长的细节中混乱,继而意识到小说的虚假,开始作呕。
我读过太多太多西方此类的科幻小说,每当出现外星人的描述,外星文明的描述,浓浓的出戏感便扑面而来,仿佛能看到一个老外作家坐在面前,一惊一乍手舞足蹈地编造故事,再加上翻译腔,出戏感简直爆表。
最上乘的小说,要让读者忘记这是一个人编造出来的故事,彻底沉浸进去,而星际时代很难沉浸,所有一切都是陌生的。
此前我尝试写过星际时代的小说,结果是一败涂地,沉浸感极差,它的难度太高太高,仿佛数学试卷压轴题的最后一问,会就是会,不会瞪着眼睛坐八个小时也是不会。
当然也有一些技巧,比如《三体》自始至终没有详细描写三体人的外貌,用游戏里的脱水人类来营造强画面感,巧妙替代三体人的形象描写。
比如外星生物压根不露面,通过简单的文字进行远程沟通,完成第三类接触。
比如只展示一些方便想象的外星遗迹,譬如大面积被清空的恒星,就像泥土上巨兽的爪印,用痕迹的办法暗示外星文明的存在。
比如循序渐进,不要让主角直接进入完全陌生的环境,而是一点点把信息抖出来,每章只解锁地图的一个角落,循序渐进帮助读者构建想象。
比如把陌生环境简化,强化人类熟悉的环境细节,典型例子譬如《火星救援》,在大棚里和尿泥种土豆,可以在火星上种,但放在地球孤岛上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