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上课,老师可以不慌不忙花一学期,把该讲的东西一点点喂给学生,面对面教学,学生有什么想法都很好沟通。
而教材呢同样是教给学生,却得不到反馈,相当于学期没开始之前,就要备好一整个学期的所有课程,不能有偏差失误,因为没有纠错机会
同时,要考虑使用教材的学生本身是什么水平,清北学生能看懂的题目,三本学生未必能看得懂,究竟该针对什么水平的学生编教材
教材篇幅也是大问题,如果像一些西方教科书一样,唠唠叨叨举一大堆例子,固然能让笨学生们更容易看懂,但知识量无疑会大幅稀释,书本厚度也会趋于离谱,如果像国内的老教科书一样,凝练直接塞满干货,倒是能控制篇幅,但难懂的部分会不会导致学生们浪费精力,被迫从别的地方拓展学习
以上其实都不算太致命的问题,打磨打磨能做个差不多。
最致命的是,内容
一个领域的知识实在太多了,具体要教给学生什么
教材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构建知识框架的主干,势必影响大量学生的学业方向,甚至影响整个领域的未来发展
宋河压力很大,撸遍了整个图书馆,翻了国内国外所有的教科书,同时研读了一堆各领域的最新专着。
最后,他坐在宿舍电脑桌前,闭上眼睛,周围便会出现成排成排的书架
书架上满满当当,摆满他学过的知识,五花八门。
宋河意念一动,注意力从每个书架上快速扫过,挑出一些书直接扔掉
大群大群的书本滚下书架,直接被狂风卷走,第一次清掉三分之一的书,脑海中的图书馆空旷许多,书架们自动重组,数量少了一些。
这些书几乎都是重复内容,很多同领域书籍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换换顺序,毫不犹豫就可以扔了。
宋河喝了口茶,继续孤身一人坐在宿舍里,闭上眼,周围浮现成排书架。
意念再次移动,从书架上快速扫过,又揪出一些书,干脆利索地毙了
这些书都是“反面教材”,有的是已经被证伪的错误理论,有的看上去十分可疑,有的干脆就是胡说八道,写进大学生教材里只会遭到天下耻笑。
书架们再次合拢,只剩十几排书架,依旧太多
宋河缓了缓,继续筛书,这次工作变得细致,一本本厚书从书架上飞起来,书页哗啦啦翻动,像一群多翅的蛾子,最后每本书仅仅撕下几页放回书架,剩余的统统扔掉。
书架急剧缩小,最后只剩一排纸页,参差不齐地聚在一起。
宋河睁开眼,已经没法再筛选了。
他打开电脑,两手在键盘上游走,试着编写教材。
他打算编写两种教材,一本脑科学,一本生物制药,恰好也是他的两个硕士学位。
但编着编着,他发现不行,施展不开。
“老师,上级要的教材编写任务,我能不编一本,而是编一套教材吗”宋河发消息问。
“一套教材什么意思你不会要连出好几本组成一个系列吧”相晓桐回复。
“单本的话内容确实太稀薄,我想出上几本组成一整套。”宋河解释,“我尽量压缩成上下两册,实在不行就上中下三册,还不行就搞个四五本。”
“应该不行吧我帮你问问。”相晓桐道。
宋河等了半小时,消息来了。
“建议你试着编两个版本,一个单本,一个套装,同时递交院士会议送审,最后哪个能过就用哪个,不能过的另一个版本可以走其他途径卖。”相晓桐回复。
宋河有点头疼,但貌似没有更好的办法,“好,那老师我两手准备。”
“我这边忙,没精力帮你把关,这回只能靠你自己了。”相晓桐回复,“编教材对你来说难度太大,它不是考验你对前沿科技的掌握,而是考验教学能力,你只当过半年老师,做好失败的准备。”
“明白,失败了我就自己联系出版社印出来,给我的学生用。”宋河回复。
嘴上是这么说,但他信心很足,失败是不可能失败的,相老师其实走入了一个误区,世界上最会编教材的人并不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一种人编教材的能力更强,那就是自学成才者
巧了,在自学成才这方面,宋河绝对功力深厚
他知道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需要从什么角度学起效率最高,也知道什么样的课后题能拳拳到肉刀刀见血,真正考验学生的学业水平
春节前五天,通知来了
宋河出的期末卷通过院士会议验收,而且是高分通过,获得一致好评
整个前沿科技大学,进入教材编写队伍的讲师不多,区区26位,平均每个学院只有一两个。生物领域只有两个讲师成功进入编写队伍,一个宋河,一个生工的庾才艺。
很快,宋河被拉进一个群聊。
生物领域教科书计划交流群
进群之后先是全员禁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