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更忙了。
一下子就入了八月,地里的麦子该收了。
每年这个时候是农人高兴的时候,有了粮食,就能过冬,就能活下去了。
张氏高兴不起来。
地里的麦子长得差,收粮的时候更能直观看出有多差,够不够吃一眼就看出来了。
而且收粮食也是力气活,四个女人干起来是真的累,一干就是好多天。
最主要的是,张氏现在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一天可以拿回家三百多文呢
不去摆摊一天损失三百多文,摆了摊子地里的粮食又没人收
这可怎么办才好。
眼看着别家陆陆续续开始收了,收公粮的里长领着两个官吏,驾着驴车已经进到村里来了。
愁得张氏唉声叹气。
两位嫂子也坐立不安,这几日她们还是上镇上去卖饼子,虽然挣到了不少钱,可一直以来的传统让她们心里有种不务正业的感觉。
“要么,明日开始就一个人去镇上卖饼子,剩三人在家收麦子”
张氏见苏如意迟迟不开口,便提议道。
刘翠儿附和“我也是这样想,如意,要么还是你每日去镇上,我们三个在屋里收麦子。”
收麦子是苦力活,以往苏如意就不大乐意干。
她现在是当家了,有点特权是应该的。
再说,去镇子上摆摊子这个事情,苏如意一个人就敢去,她们几个都是两人一起,现在让一个人去心里犯怯,还是让苏如意去吧。
张氏和李宝珠也纷纷点头,这样安排最好,都不耽误。
就是耽误苏如意上山了,也不知道她现在搞什么名堂,就喜欢上山去挖草药,挖到最后家里人一根草药也没见着。
张氏几个理所当然以为她把草药都给了胡郎中,毕竟现在拜了人家当师傅,徒弟所得是该给师傅。
苏如意不下地,看见村里别人开始收粮了,才知道到时候了。
她笑道“娘,你们别着急啊。我们家麦子不多,收不了多久。明天大嫂二嫂还是上镇子上去,娘,你去各家地头转一转,去看看谁家收得快。”
“你想干嘛”
“人家收得差不多了,我们就去找两个信得过又能干的男人,五十文一天,让他们过来帮我们家收了,到时候我和娘就在家里一起干着盯着,用不了几日。”
“这”
收个粮食还请人,对村子里面的农户来说其实是一件比较丢人的事情。
家里人多是一件骄傲的事情,人少的人家在村子里面都难以抬头。
农人的天命就是种地吃饭,结果家里的人口少到还要花钱去请人背后大概又是要被人嘲笑的。
而且,五十文钱呐,那么多的钱,白白给了别人
好在张氏脑子里面一转,一天100文,哪里比得上一天三百文
被人笑话就笑话,有钱买粮食比啥都强
“好,听苏如意的”
如此一来,大家的心里安定下来。
老大老二媳妇早早推车去镇上,张氏不急不慢地到各家地头去张望。
胡郎中这一趟出诊跑得挺远,半个月了才回来,苏如意便上门去把欠下的九两银子零五百个铜板送了去。
胡郎中掂着钱口袋,心里是有些懵的,还有些激动,他一辈子也没有一下子收到十两银子。
他身边的家属也是懵的,郎中媳妇率先反应过来,喊自己儿媳赶紧去搬个板凳,又喊大孙子去端碗水出来。
苏如意摆摆手,笑道”师母不要这般客气,我不留了,这几日家里准备收粮食,我回去看看情况。”
一声“师母”把郎中媳妇喜得眉开眼笑,她从没有当过师母,原来是这么一个感觉。
“行,你忙,等着,我给你拿几个鸡蛋回去”
说罢,小跑着就进屋去了,再出来拿了个布口袋兜着十来个鸡蛋往苏如意怀里塞。
“拿着收粮食累,吃点好的”
苏如意礼貌地推脱了两下,便收下了。
郎中媳妇热情地将她送出院门,嘴角都要咧到耳根去了,一回头看自己老头子古古怪怪地盯着自己。
“你这女人,我还没有吭声,你就先咋呼上了”
郎中媳妇愣道“咋,你是不打算收的吗”
“收。”
胡郎中又捏捏钱口袋,昂首将双臂往身后一背,身子都挺立不少。
他从未想过收徒,但此时成了师父,心里的感觉就发生了变化,自己好像瞬间变高大了,肩上的责任也沉甸甸的不过感觉不赖。
“这苏如意她们家那买卖如何了”
他不过出去半月时间,这女人一口气就拿出了十两银子
这般大手笔让他这当师父的都汗颜,心里有些羡慕,又有些担心这银子的来路
就算是回娘家抢劫去了,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吧
儿媳妇语气惊叹道“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