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召开冀鲁豫根据地集体会议之后,除了各处机关迅速进行合并,冀鲁豫纵队所属部队陆续在菏泽、定陶、曹县沿线整训。
先前在太南和漳北地区调动兵力悄无声息,但是现如今却是光明正大的集结待命,双方局势一触即发,明眼人都知道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在后方山城,老蒋发表了中国之命运一书,大肆鼓吹“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疯狂攻击八路军,污蔑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新式割据”,暗示两年之内一定要解决八路军。
军统特务头子文镪充当马前卒,积极联络苏鲁豫皖各地的顽军与以曲线救国投降日本人的伪军,意图与日军联手进攻八路军各个根据地。
同时,老蒋密电长治地区的24集团军、皖北的28集团军分别进攻八路军太南和冀鲁豫根据地。
八路军方面后发制人,在冀鲁豫日报、黄河日报、延州日报中先后发表关于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内战的声明。
在这种严重的内战危机之前,延州方面决定继续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及“有理、有利、有节”的一贯方针和原则。
一方面在政治上揭露老蒋意图发动内战、破坏抗战的罪行,另一方面要做好在军事上反击国军的准备。
随着舆论的发酵,美国人出手干预,民间团体极力反对,就连国民政府内部都有不同的声响,老蒋意图联合日军进攻我根据地的计划宣告破产。
然而李仙洲等部对冀鲁豫根据地的进攻并未停止,其先遣部队第142师已经由亳县进驻陇海路以南的夏邑,随时跨越铁路进驻砀山。
前线形势危机累卵,指挥部的气氛也显得有些压抑,周维汉这几天一直在汇总情报,熟悉内外情况。
对于谭林举荐赵秉章担任纵队参谋长,周维汉依旧有些不解。
“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赵秉章同志不管是从能力上亦或者对各方情况的了解程度,都完全可以和你搭班子”谭林说道“另外我要提醒你,不要搞一言堂,这不是什么好事”
“你对他这么了解我只是认为找一个熟悉的人更合适,毕竟可以减去很多麻烦”周维汉解释道。
“你可不要忘了我之前是干什么的好多东西都装在这里”谭林说着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他之前担任后方政治部副主任兼任军委副秘书长。
很多同志的档案资料都熟记于心,说是活档案都不为过。
“赵秉章同志在红军改编之初就担任115师作战科科长,在周昆同志失踪之后,总部任命赵秉章同志为参谋处长,实际上行使参谋长的职权。”
“从115师1939年春入鲁发展之后,他跟随部队转战四方,先后鲁西、湖西、鲁南、鲁中工作过,在各个根据地都很有人脉关系,有不少老战友现在都身居高位”
“由他担任五纵参谋长,不管五纵在哪里,在与当地的同志交流之时会方便的多,你可以就偷摸乐去吧”
与其他根据地不同,八路军东渡黄河之后,定下的是先占太行,而后发展平原根据地,所以115师的部队最先是在晋冀两省活动,但是山冬地区在日军沿着津浦线南下之后,在当地党组织的策划之下,成功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随时谭林又说起了一些不为人知的隐秘“当时山冬的武装力量足足有五万多人,但是各地游击队分散尚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在战略上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和指挥,部队编制亦不尽统一,缺乏骨干力量”
“1938年初,时任山冬省高官的黎雨同志前往延州汇报工作,希望上级派一些干部和部队主力部队到山冬,以加强山冬抗战的领导和骨干力量”
“上级欣然应允,前往山冬的干部还是我亲自挑选的,郭红涛任山冬省高官,但是黎雨等人被留在延州加强学习,直到1938年8月才返程,11月才抵达山冬,而115师师部以及343旅的主力部队直到1939年初才抵达鲁西”
“这是为什么你想过没有”
经过谭林解释,周维汉了解其中的复杂关系,总之一句话,山冬根据地的情况很复杂,不知是在外部,在内部同样如此。
国民政府内部矛盾重重,我党内部同样存在分歧,延州方面的高层分歧,根源在老大哥那边干预过多。
而延州所代表的党中央与地方党组织同样如此,苏区与白区的党组织在国军的严密封锁之下,一直是两个系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这一时间段,地方党组织与上级长时间失联。
山冬地区人民武装起义大多是由地方党组织策划的,其余则是当地有识之士响应起义。
按理说,上级应该早一步派遣主力部队到山冬去,一方面因为需要115师留在晋冀两省开辟根据地,另一方面则是山冬传统势力浓厚,导致异常排外,115师贸然进入山冬地区容易发生争执。
“在北方局会议召开之前,山冬根据地多个机构并存,山冬纵队,山冬军区、八路军第一纵队,山冬军政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