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无情地掀翻,他的人也从空中而落
河消,船消,野外长河的场景完全消失,再见白鹿书院的绿水青山
墨家长老从天空摔了下来,落在地上,看着上方彩虹桥上的林苏,完全傻了
满城之人尽皆石化。
就连西山之上众女都如此。
良久,玉凤公主轻轻吐口气“钢铁为舟,螺旋为桨,真的可以实现么”
绿衣脸蛋通红“他发明的白云边、香水、纺织机,发明之前,谁又真的相信会成为现实”这不是回答,却也是回答
奏事阁中,陆天从长长吐出口气“墨家之道,竟至如斯丁大人,有没有看出来,这条船对于兵事有何作用”
他对面坐的一人,大约四十余岁年纪,虽然有些微胖,但精神极佳,正是前任卢州知州,新任兵部尚书丁继业。
丁继业目光闪动“此舟用来验证墨家理论可,用于现实,无异于痴人说梦。”
“痴人说梦”陆天从眼睛眯成一条缝。
丁继业道“正是相爷,即便钢铁真可为舟,也必定重得异乎寻常,在水面推进一寸都难,战事,比的可并非全是船体的硬度,拼的还是快速,用钢铁为舟而推进不了,岂非与钢铁棺材无异”
“你如何断定他就不能设法推进”
丁继业哈哈大笑“如何推进每条船上都配几个大儒用文气驱动还是用他惯用的妖法”
陆天从脸色沉了下去。
这就是他不喜欢丁继业的原因,同是兵部尚书,张文远可没他这么嚣张。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丁继业说的是对的,这螺旋桨要驱动,需要动力,林苏是用文气驱动的,现实中根本不具有可行性,现实中的船夫谁有文气一条船配几个大儒,显然是不现实的
林苏前面出现了一部厚厚的书卷,书卷扉页之上,写着一个大字论
第三关,论道关。
这才是学府底蕴的最大体现。
圣道,包罗万象,论道,重点是对圣典的理解
林苏掀开书卷,一步踏入,里面并排坐着三十六位大儒,这些大儒林苏并不熟识,但用脚趾头想一想,每个人拿到外界,都是一座高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反观林宗师,轻浮放荡,不知已偏离圣道否”
这句话出自论语,说君子需要庄重,否则就没有威严,将林苏结合起来,林苏本性轻浮放荡,跟圣道相背。
林苏道“君子心正则行正,有为则无矩也,纲为目上,目为纲用也,执于面于疏于内,小人之识也”
他引用的同样是儒圣之言,告诉这位大儒一个道理,看人但看其内在,不可只看表面,看表面的人,只是无知无识之人。
这一怼扎实之至。
第一个大儒脸色大变,沉了下去,林苏第一步踏出。
跟着是第二人“圣人处无为之事”
这段话来自道德经。
林苏同样以道德经中的圣言相对,第二步踏出
这一论道,在满城民众看来,毫不精彩,因为他们根本不懂。
但是,落在满城大儒、书生耳中,却是如闻大道。
问的人问得精彩,解答之人解答得更是精彩,不知何时,满天圣光弥漫,随着林苏的步步前行,他脚下已是步步生莲,他的唇齿亦是生光,西山之上,不知何时鲜花开放,满山的桃花似乎再度回到了春天。
白鹿书院学子们,一开始或许存有一些对林苏不满的心思,因为林苏毕竟是来挑战他们心目中神圣学府的,但随着圣道真言的随意引用,精妙绝伦的诠注,他们不满心思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全都痴迷
西山之上,毕玄机轻轻吐口气“我有点怀疑他今日进入白鹿书院真正的用意。”
四女目光齐聚,什么意思
毕玄机道“我们原以为他只是冲着曲非烟去的,但是,我现在觉得,他似乎想完全颠覆京城文道格局。”
众女心头同时怦怦乱跳
颠覆京城文道格局
京城文道至高点,三院一阁。
目前站在他身后的只有一阁,文渊阁。
而文渊阁近段时间一直遭受三院的针对。
他今日如果以一己之力,将白鹿书院打压下去,四根文道支柱又被他拿下了一根,京城文道格局就真的变了。
文道格局,跟政坛、皇朝紧密相连,基本上是得文道者得天下。
他强势翻盘,是否意味着他在政坛之上,也将不再在夹缝中求生,而是会主动出击
这个猜测在毕玄机心中隐约流过,但她不敢说出来,因为这件事情太敏感。
三十六名论道者,已经折损过半
不管这些大儒对于圣道的研究何等精深,林苏总能从圣道中找出有力的观点加以反驳,涉及的圣道门派早已不局限于儒家、道家、法家
林苏知识的广博,观点的精深,反应的快速,对陷阱的掌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