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皇宫内的母子情深(2 / 3)

后的意图,要知道,他的母亲是前朝公主,自幼机敏过人,尤其在政事上,洞察秋毫。她历经两朝,见识过诸多权谋,绝非寻常妇人所能比拟。

\"你应当退出这王位之争,自你诞生之日,你与这王座便无丝毫牵连。不论是房玄龄还是长孙无忌,他们都不会容忍你坐上它,因为你的登基,将威胁到当年反抗大隋帝国的所有人的安全。故而,无论你怎样挣扎,你与这王座始终无缘。\"

这话已重复多回,杨妃宁愿她的长子如小儿子般每日沉迷于欢宴之中,反正身为帝王之子,只要不触犯天条,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也许皇上还会为此感到欣慰。

然而,她的长子过于出色,朝中有些大臣欲借此将他推至风口浪尖。这些人并非真心辅佐吴王,他们只是在朝廷失去了靠山,必须为自己打造一个新的庇护所,而吴王就成了他们的目标。

\"以往我曾应允过你,但内心深处始终抱有一丝幻想。也许这次,我该彻底放下,我的生命是他所救,我不会再与他争斗。我也明白他是个仁德之人,未来不会太过为难我们母子。\"

回忆起在北方养伤的日子,何乐为的悉心照料确实对得起叔侄之情,尽管他们并非亲生,却仍能如此付出,实属不易。

\"你能有这样的觉悟是好事,先在京都静养一阵吧。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母子恐怕要体验人情的炎凉了。\"

杨妃无奈地说着,她自己已不在乎,但对于两个正值青春的儿子,情况则大不相同,若是被人冷落,他们恐怕会惹出麻烦,京都或许又将掀起一番风波。

\"娘娘。\"

母子俩正交谈时,门外的总管太监进来禀报,他是杨妃身边的老仆,不论娘娘地位如何,始终忠心耿耿。要在后宫立足,若无老臣扶持,很多事情难以办到。

\"何事?\"

彼此熟络,这老太监跟随杨妃多年,说话也较为随意。

\"太子殿下派人送来了些物品,只因过于珍贵,老奴不敢擅自接收,还请娘娘过目。\"

老太监言语犹豫,这样的事情前所未闻。当初杨妃受宠时,各地官员也会献上宝物,这老太监见多识广,如今为何会显得这般局促?

\"向娘娘问安。\"

杨妃母子走出后,东宫总管太监钱平已经在等候,身后立着十几个小太监,手中捧着楠木盒子,里面尽是珍奇异宝,粗略一瞥,价值怕是有数千金。

若是在皇后诞辰之时,这份礼物自是恰当无比,但如今非节非庆,更非生辰,如此丰厚的赠礼难免引人侧目。

然而,太子殿下的高调之举,此刻显然意在昭示京师上下,他深敬杨妃娘娘。东宫权势如日中天,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仆若是胆敢生事,太子殿下的严惩定不会手软。

“收下吧,回去向太子道谢。”

杨妃娘娘立刻领悟其中深意,她并不缺金银,太子以往也不曾如此厚礼相赠,仅是出于礼数。如今大张旗鼓地送礼,数十人穿梭于皇宫,倒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象。

钱平连忙吩咐手下安置礼品,随后领人离去。除珍贵的财物外,东宫还赠送了一座温室花房,专培南境的奇花异卉,足足二十盆,市面上价值不菲,每盆至少价值五十枚金币。

“你代我去东宫一趟,向你兄长表达感谢,其他无需多言。”

杨妃不便亲至太子处,但让儿子前去拜访并无不妥。此事无论如何,都需向太子致谢。太子在宫中的地位崇高,说实话,除了皇皇后帝,谁能超越他的权柄?

如今太子此举,无疑是向杨妃母子施恩,过往并无太多纠葛,这背后究竟为何?

“你被邀至东宫饮酒?”

母子俩回到内室,杨妃已知此事。儿子与太子的关系一向微妙,早年间争斗激烈,近年来虽稍有缓和,却未到共饮一壶的地步。

“儿子大约猜得出其中缘由,你方唱罢我登场,政坛之上永无冷场之时。”

何恪笑说着,杨妃在一旁点头示意。既然太子抛出了橄榄枝,无论是否接受,他们必须给予回应。

“你有何打算?”

如今儿子已长大,杨妃不能再替他做决定,只能听取儿子的意见。

“救命之恩必当报答,若非他及时援手,母亲或许再也见不到我,这份恩情何时回报,看他今后如何行动吧。未来之事无人知晓,就交给时间揭晓。”

吴王脸上重现往昔的笑容,杨妃松了口气。作为母亲,她并不纠结琐碎之事,儿子成功与否,只要重拾昔日的自信,以他现在的实力,未来必定大有作为。唯恐这次的挫败让他一蹶不振,那才是真的无望了...

吴王在神秘的魔法国度中结束了短暂的远行,重返京都的消息如风中的魔法粉尘般迅速飘散,引起了贵族们的热议。皇帝未召见他之事瞬间成为街头巷尾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