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586烀白薯(2 / 3)

号即可。

写完信,在信封上写好收件人丶寄件人地址,交由小王同学贴邮票丶封口,唐植桐出去熬沥青。

沥青常温状态下跟煤块似的,砸开自带光泽,味道也不大,但一旦加热,味道隔着三条街都能闻见。

因为沥青中含有酚类丶苯类等物质,对人体有害,在千禧年之后,已经禁止在牲畜屠宰过程中使用沥青褪毛。

但眼下嘛,没人讲究这个,一年才吃几回?

脱离剂量谈危害就是耍流氓。

唐植桐先将沥青放进锅里加热,等沥青成为液体后,直接将猪头摁在里面,然后等沥青冷凝。

眼下户外气温大概能有个零下十多度,一会的工夫就能凝固。

接下来就是撕毛,捏住沥青的一角,用力一撕,啧啧,一片乾净的猪头皮肤就露了出来,整个过程非常解压。

为了防止邻居闻见沥青的味道,唐植桐一直开挂收着周围的空气,并打算一会煮猪头的时候也这麽干,能有个光明正大改善生活的机会不容易,自家人知道就行了,没必要让别人眼红。

猪头褪完毛,唐植桐并没有立即开煮,因为猪头被张桂芳拎走了。

这批猪头都是紧着脖颈肉多的存的,张桂芳要先拿进屋将颈背切出一块过年用。

唐植桐不敢有意见,将沥青锅端下来,盛了一桶水,拿出盆来,就着炉灰把猪大肠翻过来搓洗一遍。

前两年的时候,猪大肠偶尔用生粉搓搓,顶多被说一句,但现在这麽干,肯定妈见打。

四九城的供应,放眼全国都是最好的,眼下外面部分地区已经食用代食品。

所谓代食品,最先首选的农作物的秸秆丶根丶叶及壳类,如水稻丶小麦丶大麦丶玉米丶高粱等的叶丶秆丶根及玉米皮丶玉米芯丶稻谷壳等,以及薯类作物的叶丶茎丶根等。

第二类为野生代食品,是指野生植物的秸秆丶根丶叶丶皮丶果实等,如榆树叶丶树皮丶橡子丶芭蕉芋丶蘑芋丶石蒜丶土茯苓丶大百合丶野苋菜丶洋槐叶丶沙枣丶鸭跖草之类。

总之一句话,以前牲畜吃的,现在有人用来充饥,以前牲畜不吃的,现在也有人用来充饥。

至于牲畜嘛,该死的都死了,该吃的也都吃了,剩下的都瘦骨嶙峋,人也差不多的样子。

在外挂的掩护下,唐植桐将猪大肠丶猪肺丶猪心处理的乾乾净净。

“要不咱用蒸馒头的大锅煮?”张桂芳将猪脖子那块肉全都剔下来,攥着猪耳朵,又重新将猪头提了出来。

“行,我拿厢房煮吧,到时候把门关上,尽量不开,别走了味。”唐植桐明白张桂芳的担忧,无非是怕邻居闻见味,为了让亲妈放心,唐植桐爽快的接受了她的建议。

“嗯,你把水烧上,咱先吃饭。等你煮完,晚上咱再煮豆腐。”张桂芳将今天的任务安排的明明白白,唐植桐只有听着的份。

下午煮猪头的时候,唐植桐也没干等着,从地窖拿了几块白薯洗乾净。

京爷除了冲撞,在命名丶归类上也有一手。

地瓜无论是红皮丶黄皮,瓤无论是白的还是红的丶黄的,无论在其他地方叫啥,在四九城这片地界上统统称之为“白薯”。

白薯在地窖里经过大半个冬天的糖化,现在吃起来比刚换到手的时候要甜上一个等级,用来烤着吃再合适不过。

将白薯扔进了炉膛,唐植桐打算烤好后,让小王同学带去椿树胡同,给几个小的加餐。

唐植桐小的时候,从11月份开始,路边就有推着小车卖烀白薯的小商贩。

所谓“烀”是四九城的方言,跟“馏”差不多,但还不一样。

馏是有一层篦子架在水面之上,烀是跟水接触,但不跟锅底接触。

为了防止巴底煳锅,商贩会在大锅底下放一个直径有一尺多的圆形石片,石片上均匀地钻出几十个圆洞,不仅白薯不会接触到锅底,还能有效传递热量。

锅经烀透,锅里的汤汁也充分吸入了白薯的糖分,变的浓稠起来,就跟蜜一般。

到了人多的街口,商贩将车子支好,掀开锅盖,那小味立马四散而去,惹的一众饕餮循着味就找上来。

白薯本来就便宜,而烀白薯选用的又是白薯扭扭,没法切片晒成乾的那种细长条,价格自然格外便宜,所以烀白薯的价格也份外亲民。

唐家当初即便不富裕,这口还是能吃的起的。

卖烀白薯的小贩会在车上放一摞小碟子,卖白薯的时候,用刀尖将白薯插起来,码在碟子上,然后用一个跟拂尘差不多的家什,从锅里蘸上汤汁,淋在白薯上。

顾客则站在另一边,从竹签桶里拿根竹签挑着吃。

在唐植桐的印象里,烀熟的白薯吸足了水分,表皮会呈现出闪闪发亮的棕红色,瓤是绵软的,一口咬下去,简直就像含了一口蜜,即便是烫嘴,也舍不得吐掉。

白薯不用去皮,也不用咀嚼,咬进嘴里后,用舌头往上膛一顶,立马就能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