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184布料
“做夏季衣服吗”赵科长和气的问道。
“对,夏季衣服。”唐植桐回道。
“那就这排吧,60支的布料,价格合适,穿着也舒服。”听唐植桐这么说,赵科长给他指了一排布料,什么颜色都有,但布料两头有破损,不影响中间使用。
“这个支指的什么”唐植桐上手摸了一下,感觉还行。
“支数越大,纱线越细,质感会越好。40支以下价格便宜,但质地偏硬,做外套还行;80支以上精致一些,但并不耐用,多用于床单、被罩。”赵科长大概给唐植桐解释了一下。
“谢谢赵哥。”唐植桐大概摸了一下,还真是这么回事,但他上次记得说这种比较完整的需要按“匹”购买,于是再次问道“赵哥,我要不了太多,能分开各要几丈吗”
“自己人。”老赵没回话,给负责人递了颗烟,委婉的说道。
“嗯,挑吧。”负责人接过烟夹在耳后,回了一句。
“谢谢您。”唐植桐直接掏了一盒烟,满面堆笑的塞人家手里。
唐植桐挑了好几种花色的布料,带碎花的给俩妹妹做衣服,方格子的是给小王同学准备的,青色是给母亲买的,而自己的则是纯白色。
每种布料都咨询了负责人的建议,买了对应的丈数。
兔子和烟没白送,赵科长一句“自己人”,负责人直接按照损耗价结算。
由于唐植桐选的支数比较高,损耗价也在八毛左右一丈,唐植桐对这个价格很满意,全家做次衣服十来块钱,比买成衣便宜很多。
布票一年发一次,今年的布票是元旦前发下来的,城市户口每人26尺,尽管比去年少一些,但省着些用也勉强够用,然而唐植桐春节后结婚,床单、被褥罩面、蚊帐、窗帘、毛巾被等等,都需要布票。
结次婚将一家人的定量用去一大半,所以王静文才说凑合着用,总不能将全家的布票都用在俩人身上吧
26尺,其实很多贫困家庭用不了,有不少人都会给个几毛钱调剂一下,然后拿着布票再去扯布。
唐植桐没这么做,都是花钱、欠人情,不如借这种机会与赵科长拉近关系,折算下来,购买这种损耗布比用票买还省钱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看似是在付出,其实是在省钱
等唐植桐将布拿回家,说了全家做衣服以后,凤芝高兴地拍手、跳脚“有新衣服穿喽有新衣服穿喽”
不能怪凤芝这么高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凤芝自打记事起,就很少穿新衣服,大多都是捡凤珍的衣服,或者用其他家人旧衣改的衣服,主打一个冻不着就行。
“买够你俩穿得就行,怎么买这么多”张桂芳看着眼前的布料,眼里全是心疼,心疼钱,这得多少钱啊
“妈,我找朋友买的损耗布,一般人没这个门路,没花几个钱。您和妹妹都好几年没做新衣服了,放心穿就行。”唐植桐说道。
“行吧。得给她俩做的大一点,能多穿两年。”布都买回来了,心疼也没用,张桂芳只能接受,开始盘算如何做衣服。
“稍微大一点就行,可别大太多,挂在身上不好看。”唐植桐知道自己挡不住,只能委婉规劝。
因为孩子长得快,现在普通百姓只要是给孩子准备衣服、鞋子,无论是买还是自己做,都选择大一号。
第一年、第二年挂着穿,第三年穿着正好,第四年绷着穿,第五年缝缝补补给弟弟妹妹穿。
所以街上很多孩子的衣服都不合身,不是小了就是大了,鞋子不是掉鞋跟就是漏了脚指头。
无它,穷,为了省钱。
凡是能穿大小合适新衣服、新鞋子的,都是家境不错的人家,王静文就属于这种,听唐植桐这么说,也附和道“妈,这碎花料子做个裙子挺好,大了不好看。”
“行,听你们的。”儿媳和儿子不再闹别扭,张桂芳很高兴,再加上俩闺女期盼的眼神,她痛快的接受了建议。
“静文,你抽空带大家去街上的缝纫店去量一下尺寸,在那边做吧。”由于前几年布票发的多,带动了不少缝纫店就业,接受来料加工、修补等工作。等布票定量减少,这些店的主要工作会从来料加工转变成修补、拆洗
“行。”王静文痛快的答应下来,她之前大都是买成衣,但偶尔也扯着布去加工,对流程不陌生。
张桂芳想着让缝纫店给裁出样子、锁好边,然后自己缝起来,但看到儿子儿媳已经决定,张了张嘴,又把话咽了下去。
“伱的衣服等回来再做”王静文一边叠着布料,一边问道。
“嗯,等回来再说,先紧着你们用。”唐植桐对吃食有要求,但对着装的要求并不高,打着补丁的一样穿。
“桉子,除了给你准备的烙饼,我准备了些小米,给你大伯和小姑带着。”张桂芳将打包好的烙饼和小米都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行。明天我一块带着。”唐植桐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