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信号传输层面的麻烦(2 / 2)

现,只是受影响的分子数量远低于直接转化为等离子状态的分子数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得益于这项发现,我再次对烧蚀阈值模型进行了修正,添加了两个与非热熔过程相关的变量参数,通过隐式方法求解后的差分表达形式是……”

在常浩南介绍新进展的时候,会议室里的气氛总体上还是平静的。

除了侯院士会经常进行主动交流以外,就只是偶尔会有一两个人举手提问。

一来,这些亚皮秒级的研究更多是考虑到战未来的需求,对眼下这个皮秒级项目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二来,也是更重要的……

能完全听懂的人确实是不太多。

不过,接下来的部分,就没有这么和谐了……

短暂的茶歇之后,负责控制信号传输和负责光源控制的两个技术团队就掐了起来。

主要是这个设备,实在是太别扭了。

光源控制团队的负责人韩志高首先表态:

“常总,上次会议结束之后,我们搭了一个简易的原理样机进行测试,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至少8项对激光加工存在影响的主要因素。”

“除了光束质量、脉冲宽度这些我们之前就想到的以外,还有光通量密度、偏振状态和离焦量,这里是指离焦量本身,也就是说,即便最终作用在材料表面的能量相同,不同的离焦量也会产生不同的加工效果……”

一番话的大体意思就是一个:

这套加工方式的控制需求极其精细,信号传输过程必须满足低延迟、低噪声、高带宽和高稳定性,另外由于设备本身高度复杂,因此还要把向外辐射的电磁信号控制在极低的水平。

而信号传输团队的负责霍鹏华则表示你怕不是在做梦,单是光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两次低损耗转化就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了,哪有那么好的事情能满足你这么多要求,尤其是那个低电磁辐射的要求,本身就和高带宽冲突,除非增加一层厚度和重量极其离谱的屏蔽层,否则根本不可能实现。

更麻烦的是,为了对获取端和控制端进行信号延时补偿,还需要引入一种叫做“真实时间延迟线”的技术,而这东西的补偿能力和物理长度有关,动辄就是几十上百米,又会对传输延迟和损耗带来不利影响……

常浩南看向侯院士,后者则表示二人说的问题都客观存在,确实很难同时满足。

于是,局面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