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老师
转过天中午。
道外十七道街。
午报报馆。
齐越进了门,四处看了看。
偌大的办公间空空荡荡。
一名中年男子正在奋笔疾书。
按照涩谷纯一郎的意思,赵遇卿若是肯屈服,愿意替日本人做事,杀身之祸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赵遇卿是新闻界名人,还是希望尽量收买,杀人是最后的手段。
听到门响,中年男子稳如泰山,头也不抬的说“报馆下午休息,有什么事,明天再来吧。”
齐越说“请问,赵遇卿在吗”
男子停了笔“我就是。”
“滨江省文化厅的,有事情找你谈。”
齐越掏出证件晃了一下。
一听是文化厅的人,赵遇卿脸色冷了下来。
齐越说“我们接到举报,你写的那篇平房军事区惊现鼠疫病例一文,实为捕风捉影,毫无事实根据”
赵遇卿扶了扶眼镜“捕风捉影你们核实过吗”
齐越说“按照文章所说,患者李大虎在平房军事区感染鼠疫,真要是那样的话,还有人敢待在军事区吗根据文化厅相关条例,限伱三日内,在报纸上刊登更正声明,否者的话,后果自负”
赵遇卿说“我写的新闻,以事实为依据,经得起任何部门调查。因此,更正声明我是不会写的。”
“我劝你,最好识相一点”
齐越目光落在桌上的相框。
相片里至少有三十人,男女老幼都有,看上去应该是某个大家族的全家福,相片上角本来有字,被人用刀片之类的硬物刮掉了。
齐越问“你真的是赵遇卿”
“赵某不过是一介草民,还有人冒充不成”
赵遇卿掏出记者证扔在桌上。
证件内页贴着本人相片。
齐越拿起来看了看“你是哪里人”
赵遇卿说“河北石门。”
“何时来的滨江”
“时间太久远,记不清了。”
“你来滨江的时间,应该是民国二十年。”
“”
“你不是石门人,你是北平人”
“对不起,我在赶稿子,没空陪人闲聊,要是没别的事情,你请自便吧。”
赵遇卿坐下来,作势继续写稿。
齐越拿起相册,仔细辨认了一会“后排穿学生制服的是你,要不是这张相片,真的是认不出了”
赵遇卿顿时僵住。
齐越继续说“你刻意刮掉相片上角的时间地点,是不想连累家人。毕竟,你做的事情,随时随地都会被关进监狱。其实,在我看来,要想彻底隐姓埋名,这张相片根本不该留。”
赵遇卿转过身“你究竟是什么人”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直到今天,我还清楚记得,您在黑板上写的这句话。”
齐越毕恭毕敬躬身一礼“承蒙您的教诲,学生感激不尽”
赵遇卿站起身,眼中露出惊喜之色。
齐越说“当年,您在前圆恩寺小学代课国文,教过我。”
“你叫什么名字”
“齐越。”
“哦,好像有点印象”
那时候,赵遇卿二十多岁,齐越才七八岁,双方的样貌都发生了改变。
若不是乱翻老师抽屉,无意中见过这张相片,齐越也认不出这位“赵大胆”,就是当年的国文老师赵恩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我写这句话,本意是激励你们奋发读书,振兴中华现在看来,事与愿违,唉”
赵恩泉叹息着,没再说下去。
他的潜台词毫不掩饰自己的学生成了汉奸,还谈什么振兴中华。
齐越说“赵老师,如果不写更正声明,你必须离开滨江”
赵恩泉摇头“我不可能写什么狗屁的更正声明,更不会屈服压力离开滨江,拘捕监禁,无所谓,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但凡我还有一口气在,就不会停止揭露真相齐越,我不问你的经历,我只希望,在日常工作中,你能对正义人士手下留情、网开一面”
齐越说“赵老师,听我一句劝”
赵恩泉拉开抽屉,找出两团棉花,塞进了耳朵里。
这就等于是下了逐客令。
齐越站了一会,只好无奈的离开。
刚回到特务科。
高克俭推门走了进来。
齐越站起身“科长。”
高克俭问“怎么样,去过报馆了吗”
齐越说“刚从那儿回来。”
高克俭说“白去一趟,对吧”
齐越说“我的提议,他拒绝了。”
高克俭叹息着说“这个结果,我早就想到了,姓赵的要是肯屈服,就不会三番两次进监狱。”
齐越説“在他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