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熟悉的“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个评价,其开端来源于一场神奇的战争。
搜神记记载的有一桩趣事,传说濡须口有一艘沉船,江水落潮时这艘船会露出水面,对于其来历,本地有老人说这是“曹公船”。
有渔人晚上把船系在这艘沉船上,在渔船里睡觉,结果半睡不醒间耳朵里听到管弦乐声,鼻子里能嗅到一股脂粉香味。
并且梦中还有人在推这个渔人,大声警告“勿近官妓”。
第二天渔人回去请教,老人说“这艘船在这儿一百年啦,当初是曹公用来载官妓的船。”
曹操的船怎么沉到这儿了这就要说到曹操与孙权的濡须口之战了。
从江东文化名城合肥沿水路南下就是巢湖,巢湖水经濡须水一路南下汇入长江,巢湖入濡须水的地方就被称为濡须口。
曹操为了这里练水师,先是大费周章开凿玄武池,模拟在湖面上水战。
随后水军新兵至谯县的涡水,在这里模拟在内陆河作战。
之后这支水师沿涡水入淮河,然后转寿春,沿着施水屯兵于合肥。
孙权不敢大意,感受到这股压力之后再次迁都至南京,在濡须山筑城造关,在濡须口建濡须坞,严阵以待。
关于濡须口之战的经过和结果,魏吴双方的记录的都不复杂。
曹操方面记载212年冬十月出兵,213年年初至濡须口,破孙权西营,俘获都督公孙阳,然后三月撤军,四月就已经到邺城了。
孙权方面更简单操攻濡须口,权相拒月余,曹操看着孙权的军队,赞叹军容肃整,于是退军。
濡须口之战就这么简单的结束,但战争之外的发力点,才刚刚开始。
“然后大舅哥就膨胀了,两年后变成了十万哥”
张飞合理揣测了一下发展。
“从史册上的记叙来推测的话”赵云想了一下道
“应是曹操军略有斩获,但于战局来说应是不克而还。”
“孙权军许是损失不大,但定无斩获。”
庞统觉得太合理了
“巢湖的水面在濡须口收窄,曹军难以数量之势压之,江东水军精锐,只需要严控河道,曹军自难存进。”
随即狐疑
“如此看来这濡须口之战平平无奇,有何说法”
“总不能是曹贼退军时亲口说我儿子是孙权就好了”
孔明的扇子摇的更快了一点,跟庞统意见不一样
“曹魏之亡,祸出于内。”
“孙仲谋虽然武功略逊,然其能以弱冠之龄统合江东虎踞江淮,单论手腕不输于曹丕曹叡。”
四个人的讨论听得法正张松刘巴三人一阵迷糊。
“孙权为何有十万哥之诨号”张松不解。
“或是因江东富有十万精锐之兵。”
法正觉得应该只有这个可能了吧
张飞嘿嘿一笑“孝直倒是猜对了一半。”
法正满头问号。
濡须口之战双方僵持三个月,而最终曹操虽然破一营,俘了一都督,但一开始碾碎江东的目的没有达成。
所以对江东来说这当然算是一场胜利,值得大书特书,于是这场被几句话概括的战争,衍生出了两个记载。
其一就是演义里的甘宁百骑劫营。
吴历记载当时曹操号称四十万大军声势无两,于是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甘宁艺高人胆大,领健儿百余人,晚上悄悄搬开了曹军的鹿角摸了进去,斩首数十之后曹营大乱,于是甘宁退去,受孙权封赏。
并且记载了孙权的赞赏曹操有张辽,我有甘宁,怕他作甚
其二就是今天的主角大家的好儿子孙仲谋。
吴历又记载曹操来攻之后,孙权屡屡挑战,曹操高挂免战牌坚守不出,于是孙权自己乘小船去曹军水寨看风景,曹操眼神贼好,大晚上的还是个小船,竟然能看出来是孙权来了,于是严令水寨严加戒备,箭弩不发,硬是让孙权在水寨前面晃了半小时,来回划了三公里才回去,江东于是士气大振。
看到这一幕曹操便叹息,脱口而出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志得意满回去的孙权大喇喇给曹操写了一封信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旁边还有一张小字条,曹操拿起来一看,只见上书“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号四十万大军的曹操对左右说孙权一定不会骗我,于是就乖乖回去了。
百骑劫营不说,第二个多少是有点不太合理。
毕竟曹操是攻方,结果却坚守不出,难道是学丞相已经开始在原地种麦子了
孙权是守方却极力邀战,是生怕自己败的不够快
后面就只能说更加玄幻,孙权只船闯营,曹操生怕孙权死了严令箭弩不发。
孙权这待遇仿佛老曹的私生子一样,让人疑惑。
于是后来魏略将记载中孙权的小船改成了大船,箭弩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