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汴州的商人们很有钱的(3 / 3)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5845 字 27天前

,分段定运河商税归属。

汴州朝廷目前收商税,就是收的“靠岸税”。商船在哪个渡口靠岸卸货,那就在哪里收。而不是过一个关卡收一次。

这就是汴州商业迅速繁荣的秘密所在。

现在将永济渠的“靠岸税”分包出去,也就是朝廷在借鸡下蛋。反正,现在永济渠上也还没来得及设立关卡收靠岸税,将其分包出去,先把河道整明白了,才是真的。

那些大商贾们最后拿到的,是收靠岸税的分红,在承包运河疏通工程的时候,必定要铆足了劲去修。修完不说,还要做承包口岸的配套商圈设施。

要不然,河道修好了,但是没人靠岸卸货,那不是白修了嘛?有收税权,却收不到税,这就跟抱着金饭碗要饭是一个道理。

这种办法在宋元已经相当普遍,并且有一个专业的叫法,叫“买朴”。没想刘晏现在居然就已经提出来了,只是不叫这个名字而已。

“此法甚好,近期官府就对外发告示,说我们近期就在汴州最大的渡口设场地,开招标会。

定好时间,过时不候,名额嘛,第一期,限定在五个人,分出五个河段,一人分摊一段!”

方重勇摸摸下巴上的短须嘿嘿笑道。

刘晏心中好奇,疑惑问道:“官家,五个人会不会太少了,他们哪里有那么大的财力呢?”

“一点也不少了,这是千金买骨,也是贵人不能贱用。这种买朴,不愁没人接活,放得太多,会让那些大商贾们觉得我们很着急。”

方重勇耐心解释道,给刘晏倒了一杯酒。既然已经达成了共识,那么此事便可以让刘晏牵头招标,利用民间的力量,去开发永济渠了。

要不然,又得给百姓加税,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正在这时,大聪明推开书房门,领进来一个风尘仆仆,脸上都是灰的将领,居然是李光弼的副将郝廷玉!

“郝将军不是在淮西么,怎么来汴州了?”

方重勇疑惑问道,李光弼也没跟他说过这件事啊?

“官家,大事不好,荆襄那边的军队,正在鄱阳湖西岸训练水军,打造战船,似乎有些不怀好意啊。

李节帅怀疑他们有攻占江州的意图,已经带兵屯扎鄱阳湖东岸。

请官家定夺!”

郝廷玉一脸焦急禀告道,这一路赶来,不走水路的地段,硬是跑死了几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