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卑微得让人心疼(3 / 3)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6952 字 11个月前

想好了,就叫宣武军节度使吧。

我也不会理政,一身的本事都是在沙场上杀人。没事为圣人练练兵,练熟了就给神策军送去当兵员,也省得你操心。”

一千兵员配额的节度使还是建在运河节点辖区就一个州

高力士想起汴州的漕工都有数万人,这一千配额的兵员,这区区一个州的募兵地点,只怕圣人都不好意思发圣旨。

因为实在是太丢人了

方有德不要脸面,基哥还要脸面呢

“全忠,你想退下来是好心,但想得也太简单了。

一千人能做什么圣人怎么可能发一道如此荒谬的圣旨一千人的队伍只算是守捉啊

不过此事倒是不难办,我去给圣人说,你就拿这三千人去管理一下漕工也好,圣人不会反对的。”

高力士笑道,显然是方有德开出来的价码太卑微了。

这就好像方重勇前世一个公司的hr向某个新员工询问薪资期望。他的心理价位是一万,结果这个员工报了三千,然后还说工资不用发,借给公司当流动资金周转。

这种员工让人心里发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

“如此也好吧,不过绝对不能超过三千人。我大唐边军一个普通的军大约四千多人,要是兵员超过了一个军,可就适得其反了。”

方有德恳求道。

高力士想了想,发现基哥还真有可能给一个普通边军的配额,也就是大概四千多人的样子。

“你是想让圣人在汴州设立宣武镇,只管一个州,不管政务,只保留节度使之名,对吧”

高力士总结了一下方有德的需求,简单说就是将他一脚踢到汴州,去跟那些漕工们打交道,由富庶的汴州供养不超过三千人的军队,并且不干涉汴州的日常政务。

变相理解一下,就是成立了一支有权力管理漕运节点的小规模军队,财政和后勤都在朝廷手里,只是叫“节度使”这个名字而已。

忠心的狗,要求真的好卑微啊卑微得让人心疼

这还是自己“涨薪”以后的结果。

基哥真要只给方有德一千人,搞不好他还会被汴州本地势力欺辱

此时此刻,高力士心思涌起一股兔死狐悲之情。

“对,汴州无战事,兵练好了,我便会让他们奔赴长安入神策军,再招募一批新兵。”

方有德正色说道。

“唉,唉全忠啊你这又是何苦圣人还不至于如此苛待忠臣”

高力士握住方有德的手,几乎是泣不成声。

“把我的意思告知圣人即可。若是圣人让我无官一身轻,那便最好了。但无论如何,不要给我多安排兵员”

方有德提醒高力士说道。

“明白了,既然权位没了,那我一定在圣人面前替你多美言几句,赏赐些家宅田亩。”

高力士用力拍了拍方有德的胳膊,安慰他说道。

随即他起身告辞而去。

“浮桥啊,终究不是个事”

方重勇站在乌兰关的城墙上,抱起双臂,看着城下奔涌翻滚的黄河水,喃喃自语说道。

事实上,唐代黄河上的架桥技术,就已经出现了“浮桥变木桥”的深刻变革。其技术核心就在于,需要几个密度高的“锚重”,沉入河底来稳固桥墩地基。

开元初年,蒲坂外的黄河浮桥,就已经被改造为黄河木桥了,运行了几十年,极大促进了关中与河东之间的联系。

达成这项成就的关键就在于,当时大唐集全国之力,铸造了四个千斤重的铁牛,四个千斤重的铁人,还有附属配套的铁墩,七星北斗柱等等。

将这些东西作为锚固的配重,代替从前常见的木桩,便可以保证桥梁根基稳固。而易损坏的桥面则随时可以更换,甚至可以一年一换

要不要在乌兰关附近,选个好点的地方,然后在这里建一座坚固的木桥呢

这是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活计。

方重勇陷入沉思之中。

可是铁从哪里来呢总不能说从关中运来吧

乌兰桥是官道生命线,事关远征西域。要是处理不好,稍微来点自然灾害,就断绝了关中与河西的联系,到时候真要出大事的

忽然,方重勇想到了一个好地方,可以弄来足够的铁料而且这个地方不仅不远,甚至道路都不难走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