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将帅之冠韦睿(2 / 3)

,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于是迎击杨灵胤所部,将其击败,军心因此稍加安定。

当初,肥水堤堰筑成后,韦睿派军官王怀静在岸边筑城守卫,魏军攻陷此城,乘胜杀到韦睿堤下。

军监潘灵佑劝韦睿退回巢湖,诸将又请求退走保住三义。

于是命令取来他的伞扇旗帜等仪仗,立在大堤

韦睿素来身体羸弱,每次作战从未骑过马,总是坐着小车督率军队。

魏兵来破堤,韦睿亲自率军和他们争夺,魏军稍稍后撤,韦睿便在堤旁筑垒守卫。

他又建造了几乎与合肥城墙一样高的战舰,四面进攻魏军。

合肥城破,韦睿俘虏魏军万余人,所缴获的战利品,分毫不取,都赏赐给士兵们。

起初,胡景略和前军赵祖悦一同参战而关系恶劣,相互陷害。

胡景略发怒,狠咬自己的牙齿,以至把牙咬坏血流满嘴。

韦睿认为将帅不和,将会招致祸患,亲自斟酒劝解胡景略。

希望两位将军不要再为个人争斗,因此这次战役能够相安无事。

韦睿每天白天接应宾客和军务,夜里处理军事文书,三更就起身点灯直到天亮。

尽心安抚他的部众,常常表现得好像自己做得很不够,因此投军的人争相到他这儿来。

他所到之处,营房都井井有条,馆舍和防务工事也都标准规范。

合肥攻克后,萧衍命众军进驻东陵,东陵离北魏的甓城仅有二十里之距。

将要会战之际,萧衍下诏让众军班师。

韦睿考虑到南梁军离魏军太近,担心被尾随袭击。

于是令辎重都作前队,自己坐小车殿后,魏人慑于他的威名,只是远望着不敢逼近。

军队得以完整无损地退回。从此就把豫州州治迁到合肥。

“天监五年,北魏中山王元英进攻北徐州,把北徐州刺史昌义之围困在钟离。”

“魏军号称百万,驻扎迤逦四十多座城池。萧衍派征北将军曹景宗督军二十万抗击。”

“曹景宗驻军先屯驻道人洲,却不听萧衍之名,为争功而擅自出击,死伤颇多。”

“萧衍即刻下诏,让韦睿入朝觐见,赐他龙环御刀,说诸将有不听命令的就斩了他。”

“韦睿自合肥直接过阴陵大泽,碰上山涧峡谷,一概马上架桥渡过。”

“众人都怕魏军势盛,多劝韦睿慢点儿前进,韦睿说钟离现在已经危急得挖洞居住,背着门板去打水了。”

“驾着车急忙赶去,还怕来不及,何况缓进呢!”

“十天内就赶到前线,与曹景宗合军进屯邵阳洲。”

“当初,萧衍告诫景宗说韦睿是你家乡中的人望,你要好好尊重他。”

“曹景宗见到韦睿很恭敬。萧衍听到后说二将和睦,军队一定打胜仗。”

“韦睿在景宗营前二十里处,连夜挖掘长壕,扎上鹿角,把河洲截断形成城防,快天亮时营寨就筑起了。”

“元英大惊,用棍子敲着地说怎么能够如此神速!”

“曹景宗怕钟离城中因危急而恐惧,便招募军士带敕令入城,让他们固守城防。”

“军士们从河底潜水,才到达东城。”

“城里守卫一天比一天艰苦,这时才知道有了援兵,于是人人勇气百倍。”

“魏将杨大眼率万余骑兵来战,所向披靡。”

“韦睿把车辆串起来连结成阵,杨大眼会合骑兵将之包围。”

“韦睿指挥强弩二千一齐发射,洞穿魏军铠甲,杀伤很多,并一箭贯穿杨大眼右臂,迫使其撤离。”

“次日清晨,元英亲自率兵来战,韦睿坐白木小车,手执白角如意指挥军队,一日接战几次,元英颇为畏惧其顽强。”

“魏军夜里又来攻城,箭如雨下。”

“韦睿的儿子韦黯请他下城去避箭,他不答应。”

“军中惊乱,韦睿在城上厉声呵斥才安定下来。”

“魏人先前在邵阳洲两岸造了两座桥,树立围栅数百步,截断淮河通道。”

“韦睿打造大舰,命梁郡太守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为水军。”

“碰上淮水暴涨,韦睿立刻派他们出战,一时战舰齐发,全都逼近魏军营垒。”

“梁军又用小船载草,灌上火油,放船来烧魏军桥梁。”

“风急火猛,敢死之士拔除木栅,砍断桥梁,水流又急,转眼之间,桥栅全被破坏。”

“道根等人都亲身搏斗厮杀,军士们奋勇作战,喊声震天动地,无人不是以一当百。”

“魏军大败,元英脱身逃走。”

“魏军投水逃命淹死的有十几万,被杀的也有这么多,其余脱甲叩头求为俘虏的也有五万人。”

“韦睿派人通知昌义之,昌义之悲喜交加,顾不上回答,只是一个劲儿地喊又活了!又活了!萧衍派中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