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年里,邓绥开始起飞了。
虽然只有十几岁,但是邓绥的头脑,却已经超过了其他所有嫔妃,包括当时的皇后阴氏。
其他女子,最多还停留在宫斗这个水平。
可是邓绥,却已经开始悄悄超过了这个层次,直接进入了政治斗争的阶段了。
比如说,皇宫里开宴会,其他后宫妃子,都把自己打扮的特别漂亮,希望赢得汉和帝的青睐。
唯有邓绥,每次都换上素衣,表示自己生活简朴。
而且,每次她的服装颜色,和皇后阴氏撞衫了之后,她还会第一时间换衣服。
再比如说,邓绥每次在皇后身边的时候,都会低眉顺耳,表示绝对的臣服,从来不敢有任何逾越。
但同时,在学习方面,邓绥却一直很努力。
“不满于一个女人骑在自己头上的士大夫嘴上喊着归政于帝,实际是眼红邓太后等人能够摆布年幼的安帝。”
“更让邓太后心力憔悴的是宫廷之外的天灾人祸,羌人作乱,西域背叛,十年水旱之灾。”
“为了抗震救灾,邓太后亲自减少用度开支,来赡养黎民大众。”
“同时,邓太后对自己的家族和皇族的子弟都极其严格,为的就是不让这些贵戚食禄子弟走上歧路。”
“十六年的临朝称制,邓太后辛苦地维持着东汉表面的繁荣。”
“邓太后之功在于她帮助东汉抗住了十年的旱灾水患,而她饱受争议的地方则是平庸的执政手段。”
“其一,与朝中大臣离心离德。”
“邓太后不信任三公九卿而延续和帝亲信宦官的政策,让宦官们成为东汉难以去除的毒瘤。”
“其二,对外政策上的失败。”
“邓太后的退让使得西域重新被北匈奴夺取,并再次威胁边境。”
“而邓骘因为镇压羌人起义失败,导致后者为祸十一年。”
“其三,开卖官鬻爵之先例。”
“其四,权欲熏心,把持朝政一生而不愿意归政于安帝,这是邓太后最被诟病的一点。”
“皇帝过早夭折使得东汉政权极度不稳定,邓太后是东汉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她在极力避免自己成为第二个吕后,但难以避免被权力腐蚀。”
“她努力支持东汉向前,却因为没有执政经验而走了不少歪路。”
“自知难逃一死的邓太后临终前挂念的还是这个新兴不久的王朝,她的一片冰心天地可鉴。”
李隆基:以退为进,东汉最能忍的完美皇后邓绥。
当时的汉和帝,最看重的,从来都不是后宫妃子的美貌。
他最看重的,一直都是才华。
他希望有一个贤内助,能够在自己未来去世之后,帮忙辅佐下一代皇帝。
所以汉和帝没事的时候,经常会和这些后宫女子聊朝政,听取他们的看法。
但结果,包括皇后在内,几乎所有女子,对朝政的见解都极为浅薄。
这也没办法,毕竟当时这些后宫女子,年龄都比较小。
就连皇后阴氏本人,这时候也才二十出头,根本没有什么政治意识。
唯有邓绥,因为她从小就学历史,研究四书五经。
对于朝政的理解,丝毫不逊色于那些士族大臣。
再加上她的身后,又有班昭这位女夫子出谋划策。
邓绥本人,当时对于政治或许未必有那么高的见解。
但是班昭就不一样了,此时已经年仅五十的班昭,对朝政的理解已经极为深刻!
所以,每次其他妃子谈论朝政,都很难得到汉和帝的赏识。
唯有邓绥,能说的头头是道,让汉和帝非常满意。
时间长了之后,汉和帝就越来越宠爱邓绥,对邓绥越来越重视!
而这种转变,很快就引起皇后阴氏的嫉恨。
其实从关系上来说,邓绥和阴皇后之间,原本是实在亲戚。
邓绥的爷爷是邓禹,而阴皇后的外祖父,则是邓禹的某个儿子,但不是邓绥她爹。
所以,从亲戚关系上来说,阴皇后其实得管邓绥,叫一声远房表姑。
这种亲戚关系的存在,让邓绥在入宫之初,并没有受到什么刁难,阴皇后反倒是愿意多照顾她一些。
但是等到邓绥得宠之后,阴皇后却开始逐渐嫉妒起来,越来越觉得邓绥挡了自己的路。
面对皇后的嫉妒,邓绥此时则是表现的非常大度。
她只是继续好好学习,努力研究政治,从来不和阴皇后玩什么宫斗。
而这个结果,无疑让汉和帝更加满意!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其实从来都不喜欢后宫天天内斗。
皇帝其实更喜欢后宫和睦,而且自己的皇后和妃子,能够在工作上帮到自己。
当时的阴皇后,显然就不符合这个标准。
反倒是邓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