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花芝李季兰(2 / 5)

法纠正女儿的思想,将11岁的李季兰送到了玉真道观。

一个道姑,可以名正言顺的单身,且不被人指摘。

这个决定,不管是谁主持的,却是满足了李季兰的心愿。

出家修道的李季兰,有了绝大程度上的自由。

虽然是道姑的身份,可是道观绝对困不住李季兰。

她的交友非常广泛,与很多文人有着笔墨交谈。

一旦有友人远去上任,李季兰就会写一篇诗词送别友人。

对于很多男子而言,李季兰这个女人,给了这些男子最难得的浪漫。

李父见到女儿这般的行事,庆幸自己没有让女儿嫁人。

否则这样的行为,不是给夫家人添堵吗。

要是小心眼,很容易直接气死。

李季兰的诗词与名声,渐渐传到了大明宫。

有人告诉当朝皇帝李季兰这个道姑不简单,才气纵横,浪漫活泼。

身为皇帝的唐代宗,见到了民间闻名的李季兰。

此时的李季兰早不是年轻的模样,可是依旧风采依旧,岁月不曾败美人。

这应该是李季兰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候,可是代宗去世,德宗继位。

这个时候的李季兰依旧一如年轻,喜欢和众位文人大臣写诗作赋。

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朱泚,这个大臣想要造反自己当皇帝。

可惜造反失败,但是李季兰写给朱泚的诗词,被抄出来。

李季兰因为朱泚被唐德宗迁怒,最后被乱棒打死。

李季兰是唐朝时期的女子代表,她代表不肯屈服于规矩的女人们。

对于给女子定制的规矩,她不屈,不服,同样不屑。

可是强权之下,所有的不甘,只能用命偿还。

“皎然虽然也欣赏李季兰的才情,但他只把李季兰当做诗词唱和的朋友,中间不夹杂任何男女私情,于是他也写了一首诗回复李季兰。”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诗的前两句,是一个佛教故事。”

“菩萨讲经说法的时候,有一位天女飞来向众人撒花。”

“花飞到菩萨身上就坠落了,但却紧紧地粘在弟子们的身上,即使弟子们用上神力也无法将花拂落。”

“天女见状向他们解释,只有彻悟佛理摆脱一切杂念,才能让花不粘身。”

“皎然是借这个故事,向李季兰表明自己禅心的坚定,要做那花不沾身的佛子。”

“后面两句就是对李季兰的回复了,他禅心不起波澜,两个人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将李季兰的腹中书再捧回去。”

“婉转表白之后却被婉转拒绝,李季兰失落之外,又若有所思,所以她之后又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思绪。”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人性最为复杂,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可远可近,就像清溪一样深不见底。”

“当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心中的日月之后,就会奔着至亲至疏的关系去了。”

“夫妻之间,本是伉俪情深,但却是同床异梦。”

“所以亲疏究竟如何定论,这是讲不明的。”

“全诗没有言辞优美的意境,却因为点出了这个至亲至疏的道理,被后人奉为千古佳句。”

“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也特别欣赏李季兰在诗词上的才气,称她为女中诗豪,经常和她往来。”

“有茶圣之称的陆羽、还有当时的名士阎伯钧等人,也经常和李季兰一起谈论诗文。”

“当时的皇帝唐代宗李豫听说了李季兰的才华之后,还特地召见了李季兰。”

“这次召见,也让李季兰的名声传遍天下。”

“李季兰虽然因为在诗词上的成就,被当时一干文人追捧。”

“但是后人谈起她,却更喜欢八卦她的几段恋情。”

“李季兰的第一次恋情,就是和僧人皎然的那次没有成功的试探。”

“当时李季兰大约20岁左右,皎然却已经35岁了。”

“李季兰知道了皎然的心意之后,两人并没有因为这段没有开始的恋情而纠结,照样以朋友相处。””

“因为与皎然的交往,李季兰又认识了皎然的诗友阎伯钧。

“被皎然决绝之后,李季兰失落了很久,后来才接纳了阎伯钧。”

“阎伯钧既有才名,也嗜好黄老之术。”

“因此与身为女道士的李季兰也十分谈得来,全唐诗中还收录了一首李季兰为阎伯钧送行的诗。”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李师师:女道士李季兰爱慕一僧人,表白被拒后,写一诗流传千古。

或许是武则天当政的原因,唐朝女子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