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3 / 6)

“与此同时,湖南那边也发来密电,说准备不足,恳请延期10天举行。”

“不得已之下,起义指挥部只好将起义时间推后延至10月16日。”

“推迟起义也不一定是坏事,至少准备工作可以做得更充分一些。”

“然而,革命党人在准备期间却又出了意外。”

湖广总督瑞澂完了,这下完了,革命党发动的武昌起义成功了,我该如何是好

得知自己治下的武昌落入了革命党人手里,他现在是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是好。

虽然武昌起义还没有发动,但按照主播所说的时间来看,应该没有几天了。

他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应该出手镇压革命党人,还是应该识时务者为俊杰选择投降。

他现在派兵镇压革命党人的话,很可能提前逼迫那些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

毕竟那些革命党人也听到了主播所说的,说不定这会就已经提前开始发动武昌起义了。

即便他现在出手镇压革命党人,估计也不是对方的对手。

而且更重要的是,清政府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现在还为清政府效力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犹豫片刻后,他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配置炸弹时,一不小心引起爆炸。”

“关于爆炸的原因,史学界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刘公带着弟弟刘同跑去凑热闹,刘同当时正在抽烟,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看到满屋子的炸弹竟然随手弹烟灰,结果把烟头弹入炸药中,引发剧烈爆炸。”

“二是说孙武当时喝了酒,精神格外兴奋,他看着满屋子的炸弹一时兴起,抓起一颗炸弹往桌上一顿,不料用力过重导致了爆炸。”

“不管爆炸是因何引起的,反正结果就是一屋子炸弹爆炸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租界的巡捕肯定要来查明情况。”

“在场人员来不及收拾,只得仓促转移,将受伤的孙武紧急送到城外。”

“等到巡捕来了后,在废墟中搜出了革命党的名册。”

“这下闹大了,湖广总督瑞澂闻讯,立马派人交涉,拿到名册。”

“然后放出狠话,第二天照单抓人,把军中的革命党全部抓出来毙了。”

“其实瑞澂只是在作秀,他的实际打算是杀几个革命党头头就罢手。”

“4000多革命党如果都杀了,湖北新军也散架了。”

“但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瑞澂的虚张声势反倒帮了革命党一个大忙。”

“众所周知,造反或起义都需要做战前动员,动员力度越大,成功的把握也就越大。”

“而最好的动员方式,莫过于制造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

“只有当大家没了退路,士气起来了,不得不拼死一搏,才会勇于在战场上玩命起义,成事的概率自然就高。”

“新军中的革命党并不知道瑞澂的真实打算,顿时人人自危。”

孙武名字已经暴露了,这下子没了退路,索性现在就发动武昌起义。

他们革命党人确实准备发动起义,已经在暗中动作了。

从主播口中知道武昌起义最终成功,他别提有多高兴了。

还没等他高兴完,主播就提到了他孙武的名字。

现在他已经没了退路,唯有立刻发动武昌起义这条路了。

虽说是提前发动,但他没有丝毫担心,反而斗志昂扬。

因为主播已经告诉了他们革命党人武昌起义最终的结果,那他们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

而且这会武昌的革命党人已经全部知晓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此刻必定万众一心,热血沸腾,一个个摩拳擦掌。

趁着湖广总督瑞澂还没有反应,正是他们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的绝佳时机。

想到此处,他迫不及待的跑去寻找其他革命党人,准备即刻发动武昌起义。

“10月9日夜,得知情况危急,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从岳阳赶回武昌,召集刘复基、彭楚帆、杨红胜、邓玉林等人商议对策。”

“商议的结果是,决定当晚12时以南湖炮队的炮声为号,举行全城起义。”

“傍晚时分,邓玉林负责到南湖炮队传达总指挥部的最新命令,杨红胜则带着两盒子弹打算悄悄送给工程第8营的革命党。”

“但邓玉林出门前,武昌各个城门都已提前关闭,导致他无法出城。”

“而杨红胜送完子弹后,刚走出工程营的营房门,就被清军逮住了。”

“结果蒋翊武一伙人没等来炮响,只等来了屋外的大批军警。”

“面对军警包围,彭楚帆、刘复基当场被捕,只有蒋翊武假扮成厨师趁机逃脱。”

“10月10日清晨,彭楚帆、刘复基、杨红胜在湖广总督署东园门外遇害。”

“处决了彭、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