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一辈子的老臣去接受全新的西方文明,毫无疑问必然会遭到极大的反对。
况且他看得出来,大清王朝的洋务运动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
没有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方面的改革,想要仅凭经济领域的改革取得洋务运动的成功,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近乎不可能。
“整个自强运动的实际操作者是洋务派重臣,而在朝廷层面的领导者却是恭亲王奕。”
“但可悲的是,位高权重的恭亲王依然是一枚可以被拿掉的棋子,因为他头上还有乾纲独断的慈禧太后。”
“1861年,弥留之际的咸丰皇帝决定,将已经动荡不安的帝国留给自己的长子,年仅六岁的载淳,这一刻也决定了大清王朝的最终归宿。”
“在以后的近五十年中,载淳和他的继承者并没有成为这个国家的真正主人。”
“因为新皇帝的生母叶赫那拉杏贞,就是左右了这个帝国半个世纪的慈禧。”
“1861年,恭亲王奕帮助慈禧发动政变,将咸丰皇帝去世时安排的顾命大臣一网打尽。”
“从此,在外廷臣僚面前,奕成为了慈禧太后的一枚棋子,但慈禧又时时警惕着奕势力的发展。”
“由于成功解决了与英、法两国的谈判,以及顺利设立总理衙门。”
“恭亲王奕集议政王大臣、首席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内务府总管大臣于一身,成为大清王朝最为炙手可热的政治人物,但这也引起了慈禧太后的警觉。”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恭亲王奕所指挥的军机处进退失据。”
“慈禧太后借口萎靡因循,将恭亲王奕所有的职位一举解除。”
“从此,清政府中枢再也没有出现过有能力的领导。”
“恭亲王奕淡出政坛之后,接任中枢领导的是身为主管海军衙门的醇亲王以及领班军机大臣礼亲王。”
“这两位庸碌之辈,在保守派的非议与阻挠之下,更显无能。”
“洋务运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大员的经营,而每个决策都会面临来自所谓保守派的攻击。”
“这些保守派大臣大多是那些饱读诗书的清流人士,他们痛恨列强的侵略,认为任何妥协、谈判的行为都是丧权辱国。”
“而且任何学习西方的行为都会导致以夷变夏,使得华夏文明遭到玷污。”
“这种道德上的纯净主义在价值上是可贵的,但在社会实际层面却往往无所作为,甚至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力。”
李鸿章太后在用人策略上,一直是采取平衡的原则。
洋务运动始终没有很顺利地发展,总是在妥协。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他认为主要是因为慈禧太后故意为之的。
太后既不能说完全不要洋务运动这批人,她知道必须得有这些人,大清才能有希望。
但又不能让洋务派的力量过大,始终有一批反对者得到太后的支持。
太后今天支持支持洋务派,明天支持支持反对派,总是在双方之间寻求平衡,不让一方独大。
所以只能说朝廷的自强运动是由于大清的土壤,当下的朝廷政治体制决定的,注定了洋务运动遇到的阻力极大。
“在后鸦片战争时期产生的这场自强运动,或者又名洋务运动,也有人说是同光中兴。”
“其结局并没有带来清政府所期待的振兴,反而是更彻底的溃败,随后的中华陷入了更大的危机。”
“用人体制的弊端和体系性腐败,最终断送了这场自强运动,其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吸取与借鉴。”
“1887年的一天,天津武备学堂模仿西方的制造方法,做了一个小型氢气球。”
“在试验放飞的时候,不料牵绳断裂,气球随风向西飘去。”
“当局向周边官民发出通告,倘若有军民等人捡得,即日送还本堂,并记明某日某时捡到。”
“送到后,除了酌量路途远近给予资助外,并赏银十两。”
“同年八月,天津武备学堂又举行了一次试飞,邀请海军驻扎沈阳军队的营防统领前往观摩。”
“这是中华第一次试制、试放自己的载人气球,这次小型氢气球的放飞活动是一次饶有兴味的暗示。”
“尽管在旧制度的皮囊下开展的近代工业化的努力步履维艰,但华夏仍然没有停止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探索。”
大清帝国的洋务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各朝古人无不感慨万千。
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政府的自强运动终归成为一滩泡影。
其实大家也丝毫不意外洋务运动的失败,反而觉得清政府会失败再正常不过。
毕竟从主播的讲述中,各朝古人只感受到了晚晴的腐败和愚昧。
在内部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下,在外部虎视眈眈的列强打击下,再加上清政府朝廷上下乌烟瘴气。
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一个占据优势,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