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大清唯一的皇帝(2 / 7)

处理政事。”

“在三十岁之前,雍正皇帝跟随父皇康熙出巡全国各地。”

“长期耳濡目染下,雍正得以了解各地民生,处理政事和治国方法。”

李世民一年只休息五天,而且要从黎明学习到黄昏,清朝皇子的学业是不是太狠了些。

从主播口中听到如此繁重的学业,他忍不住啧啧称奇,不禁有一丝佩服。

他小时候也有繁重的学业,但也没有夸张到这种地步。

哪怕是他现在的皇子们,虽然他也很重视学业,但休息时间可太多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看了看身旁的儿子们,想着要不要增加一些学业。

自己怎么着也是千古一帝,可不能在儿子的学业上输别人一筹。

在场的几个皇子见状,顿时感觉不妙,最后还是太子李承乾站了出来。

李承乾父皇,难道你忘了,清朝十二个皇帝中只有雍正皇帝的评分超过9分,其他清朝皇帝的评分都很低,这说明清朝这套教育皇子的学习方法是错误的,父皇万万不可学习。

李世民闻言一细想,好像的确是这样。

别看清朝皇子的学业安排得很满,但最后也就雍正一个皇帝干得好,这足以说明清朝皇子教育制度的失败。

一想到这个,他也就打消了给儿子们增加学业的想法。

在场的一众皇子见到父皇改变主意,一个个不禁大松一口气。

“在九子夺嫡过程中,雍正皇帝敛去心中锋芒,暗中夺嫡。”

“雍正对上真心孝顺长辈,对下真心对待兄弟们,这些举动让因为诸皇子争夺嫡位而心力交瘁的康熙皇帝倍感欣慰。”

“因此,康熙曾这样称赞雍正皇帝,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最像我的脾性,以此居心行事,可以成为伟人。”

“同时雍正皇帝还在明面上将自己伪装成一个一心向佛,清净无欲的天下闲人形象。”

“在蒙蔽了众人的双眼后,雍正有条不紊的暗中培植着自己的力量。”

“当时,川陕总督年羹尧、湖广总督魏经国、京师步军统领隆科多等朝廷内外重臣都是他的心腹。”

“在任用这些心腹时,雍正皇帝不仅能够知人善用。”

“而且恩威并施,控制他们不犯错误,不被竞争对手抓住把柄。”

“相比之下,其他皇子就不能做得这么不留痕迹。”

“他们虽然也能招揽人才亲信,但并不具备优秀的驭下能力。”

“在雍正的运筹帷幄和亲信们的齐心协力下,雍正皇帝最终夺嫡成功。”

康熙原以为老四看着最老实,没想到就老四心眼子最多。

不曾想他看走了眼,居然没有看出来老四的心机。

为了夺嫡一事,几个皇子斗得异常激烈,让他心力交瘁、头疼不已。

而老四不仅一心向佛,与世无争,还真心对待长辈和兄弟,让他大为好感。

可却万万没想到,这一切都是老四装出来的,骗过了所有人。

老四如此深沉的心机,也难怪皇位最后被老四夺取成功。

尽管他对老四的欺骗耿耿于怀,但让他欣慰的是,老四夺取皇位后把大清帝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他也看过之前大清所有皇帝的评分,除了老四可以拿得出手,其他人的评分不忍直视。

既然老四能有这么高的评分,那就说明老四在执政期间干得非常出色。

“康熙六十一年,44岁的胤禛奉康熙遗诏,即皇帝位改元雍正。”

“雍正是一位以改革著称的皇帝,在即位后,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根本。”

“康熙晚年失去了年轻时锐意进取精神,一味地树立自己宽仁的高大形象,加上九王夺嫡对康熙精力的牵扯,使他疲于应对政事。”

“从而导致了国库大量亏空,国内贪污之风盛行,吏治极为腐败,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急剧恶化,军队实力下降等大量问题。”

“长此下去,严重影响大清王朝统治。”

“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皇帝,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雍正继位后,面临的是一个令人焦头烂额的烂摊子。”

“如果不马上变革,大清朝廷将会极速衰退,雍正的统治地位也可能不保。”

康熙说来朕也惭愧,留下的烂摊子要老四来收拾,不过好在老四没有辜负朕的期待,把这些烂摊子都一一化解了。

也不是他不想处理政事,实在是脱不开身,没有那个精力。

为了皇位继承人问题,九个儿子斗得是相当激烈,他自然要优秀应对这事。

毕竟和九子夺嫡相比,朝廷政务可以暂时放到一边。

国库亏空,吏治腐败,这个问题他一直都知道。

他也想着手解决,可无奈岁数大了,远没有那个精力。

他能做的,就只有选出最适合的继承人,让年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