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贞观之治(1 / 6)

听完玄武门之变的来龙去脉,大唐贞观时期的老百姓一个个神色复杂。

原来他们的皇上经历了这么多,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心狠手辣,而是被逼无奈。

之前他们得知皇上弑兄杀弟夺取皇位,心中隐隐有些愤懑。

虽说他们对那时皇上的卓越军功充满敬佩,但怎么也掩盖不了皇上手足相残的事实。

尽管皇上下令全国老百姓不许议论玄武门之变,但依旧阻止不了他们对皇上的不满。

但是现在他们听了主播详细的讲述,才发现他们皇上也是有苦衷的。

毕竟到了那個地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在那种被逼入绝境的情况下,他们皇上发动玄武门之变也是情有可原的。

当即就有无数老百姓发弹幕表示对李世民的理解支持。

李世民看到天幕上铺天盖地的弹幕,全都是对他的支持,此刻心中深受感动,眼眶泛红。

他还以为主播讲述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大唐天下臣民会对他口诛笔伐。

可万万没想到,出乎他预料的,居然全都是对他发动政变的理解。

这一刻,他无比欣慰,心中沉重的枷锁终于放下。

要知道,自从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后,他心中压力山大。

他不愿意提及这段往事,也害怕老百姓非议他。

但现在,天下老百姓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他也终于可以摆脱心理负担。

此时此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勤政爱民,让大唐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就不得不说贞观之治。”

“也正因为李世民开创的贞观盛世,才使得李世民的名声如日中天,成为各朝各代皇帝的榜样。”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称帝,改元贞观。”

“下面主播给大家重点说一说贞观之治,看看李世民都做了哪些政绩。”

“登基之后的李世民面临的是因隋末战乱而百废待兴的大唐王朝,如何开创贞观之治,重整破碎不堪的大唐山河便成当务之急。”

“李世民善于纳贤由来已久,早在武德四年,身为秦王的李世民就创办了文学馆,广泛搜罗贤才文士。”

“馆中集有十八学士,既有以诗赋文章名世的虞世南、褚亮、许敬宗等,又有以经史学问著称的孔颖达、陆德明、姚思廉等,还包括了极富政治军事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杜淹等人。”

“十八学士组成了李世民的智囊团,不仅帮助他成功夺取皇位,而且成为日后贞观之治的核心人员。”

“然而,从秦府到皇宫,李世民此时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朝廷环境,这险峻的局面来自当时朝廷中的三种人。”

“有人知道是哪三种人吗”

主播的互动取得的效果不错,很快就有人在弹幕上进行了解答。

李治一种是高祖皇帝时期的旧臣,这些人都出身于关陇贵族,或者是山东士族。

关陇门阀的思想的特点就是保守,特别是对老百姓有一种畏惧的情绪。

最后他的父皇重用这些关陇门阀,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花费了他好大气力去打压他们。

赵匡胤第二种就是李世民做秦王的时候,他的这些部下。

要说李世民那个时候的幕僚,一个个名气都很大。

尤其是其中一个最有名的人物,为李世民出谋划策的房玄龄。

不过这些人才虽然善于出谋划策,但是他们对当时整个社会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朱元璋第三种人就是来自民间的力量,特别是那些跟随李世民参加起义的山东地区的势力。

也正因如此,这些人对山东地区的情况很了解。

尤其是玄武门之变的动乱结束后,对他们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

所以说,他们能够非常正确的分析形势,给李世民提出宝贵的意见。

“没错,三位帝王说的很对,李世民当时面对的正是这三种人。”

“面对复杂的局势,李世民如何让这三类出身不同的人为其所用”

“在李世民登基后不久,他下令召见一位大臣,这位大臣正是玄武门事变中,坚定站在太子李建成一边,并为其出谋划策的魏征。”

“李世民严厉地质问魏征,为何要离间他们三兄弟。”

“魏征却神色自若地说,太子要是早听我的,就不会有今天的杀身大祸了。”

“大臣们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然而李世民却很欣赏魏征的率真,理解他的忠其所事。”

“不但不再追究旧怨,而且马上重用魏征。”

“感激于李世民的知遇之恩,魏征从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世民听取了魏征的建议,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于是贞观年间形成了兼听纳谏的良好风气。”

“除魏征外,当时经常进谏的大臣还有王珪、戴胄、马周、张玄素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