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我以后会去学的(1 / 3)

第646章 我以后会去学的

抢地盘的事情,只有李铭三人知道,娄晓娥没有和娘家人说。

“除了农场,还打算买矿,挖矿要的人手多。”

“澳洲的人工成本高,打算偷偷运些港城的便宜工人过去。”

“也是用劳务派遣的模式,由湾仔阿海的海荣劳务公司派人过去干活。”

大舅哥很是诧异,“为了这个事,他们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司”

娄晓娥多解释了两句,“他们最近刚注册的。”

“以后,工人的工资由他们代为发放,我们负责监督。”

“工钱发到港城的家人还是澳洲打工人手里,由打工人自己选择。”

“一次5年的合同,海荣劳务公司抽510的管理费。5年后是否续签,也由打工人自己选择。”

大舅哥疑问道“签这么久的合同,有人愿意么”

娄晓娥早安排好了待遇,“去的人给包吃包住,还保证每月会有最低300港元的工资。”

“假如不幸去世的,也会有死亡赔偿金给他们的家人。”

大舅哥不太了解澳洲的情况,“每个月大概50多美元的工资,在镁国来讲,算是很低的收入了。”

由于有苏国的存在,镁国在国内出台了一系列的平衡收入的政策。

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含政府、企业、个人的比重正在往60靠近。

中等收入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比例也在向60靠近。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000美元。

这也是李铭敢把魔方不含消费税的零售价定为5美元的缘由,人家有钱。

娄晓娥反驳大舅哥,“有包吃包住,这两样的花费起码是收入的50,相当于100多美元每个月。”

“澳洲的收入也没有镁国那么高,马马虎虎还行了。”

这个价格是娄晓娥和李铭依据澳洲的收入、港城的收入,取了一个各方面都有利可图的价位。

大舅哥点点头,“也对,吃住是花销的大头。”

不可能给那些去澳洲的人支付与当地人相同的工资水平,不仅会产生亏损,还很不合常理。

有那个钱,在当地可以招人了。

娄晓娥微笑道“每个月纯收入300港元,不低了,实际比港城一般的主管赚得更多。”

“报名的人多的很,现在想要弄到一个名额需要靠关系。”

“我要求他们平衡好各地方的人员数量。”

避免被某个地方的人给包圆了,那样不利于印渡洋投资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

大舅哥憧憬道“要向你们俩学习,不把资产全放在一个地方。”

“等明年分红到手了,我也要去澳洲买个农场,我买小一点的不用多少钱吧”

突然要去澳洲买房、买农场、买矿场,会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娄晓娥对外宣布的借口是优化资产配置。

确实很多人都在国外买房产物业,这个借口平平常常,并没有引人怀疑。

运便宜的劳工去澳洲干活,对于港城一众想尽办法压减工资的资本家来讲,做买卖就应该是这样做的。

娄晓娥没有反对大舅哥的想法,“面积小的有可能还更贵,农场也是看地段的。”

“到时候让房产物业公司帮你挑一挑。”

大舅哥乐呵呵道“现在有这么个目标,做事都更有动力了。”

李铭自然是欢迎更多的人去投资,“到时候买了农场,大哥你也要用港城运过去的便宜工人。”

“伱要是用当地的高价工人,成本高昂,赚的估计不多,甚至可能会产生亏损。”

“那样子,投资的资产就不是保值增值了,最后赔钱收摊子。”

大舅哥连连点头,“让港城的工人领了更高的工资,咱们也可以降低在澳洲的生产成本、增加利润,这是真正的合作共赢。”

李铭想到了提议道“大哥你的食品贸易公司,去竞标港城的粮食进口牌照。”

“以后澳洲农场的粮食直接供应给星辰公司,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可以再次降低成本。”

这个妹夫真的很可以,大舅哥眼神一亮,“我待会吩咐他们去打听下,有没有人想转卖牌照的。”

娄晓娥立刻问道“你不会是想贷款收购吧我最近是没钱了。”

大舅哥惊讶道“你们已经买下了很多物业了吗”

娄晓娥眉开眼笑道“荃湾工厂附近的地皮,我买了好多块,加起来差不多有30亩。”

“买的房子就不知道有多少套了,需要拿统计报表才清楚。”

大舅哥追问道“这些房产物业都是全款买的么能不能抵押贷款”

娄晓娥彻底堵死大舅哥的想法,“汇丰的业务经理是有建议我们抵押贷款,我们这个月暂时没有打算。”

“要是这后半个月房价没有继续下降,11月初,我们会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