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呸!晦气!(1 / 3)

其实,人家可能还真问过了人的,可能就是所托非人了。

专家只是在相关领域研究得比较多,研究得多不一定是对的,可能研究错了呢

给出的建议也可能是错得离谱

不说水平有限的客观问题,专家还可以花钱收买。

他们讲些不靠谱的话,甚至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李铭提出的石英手表这个项目。

从地方利益来讲,京城也有动力改换赛道,尝试他提出的方案。

京城手表厂真正算有产量的是63年的二型表开始,这是靠61年的时候从瑞仕购买了一家手表厂的设备和图纸。

67年的五型表才算达到规模化生产,但也只有649万只手表。

130多万只国产手表里,占比还没有5,产量大部分都是来自上嗨。

闹钟、挂钟就更不用说了。

全国大多数手表厂的产量都受限于机械机芯的加工精度不达标。

误差太大,不合格的产品,生产多少亏多少。

对世界科技的前沿还是有途径了解的,各大部委想改一条路试试的心态也就可以理解了。

上午的会,给各方留有充足的时间,充分阐述各自的意见。

李铭应对得当。

所以下午的时候,各个头头开始表态。

“我们不能研发一款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准的机芯不说第一,起码是要上游水平。”

“我们并不比外国人差,外国人能做的到,我们也可以做到。外国人做不到的,我们有思想,有这么先进的武器支撑,我们也可以做到。”

“前些时候研制成功的氢弹,我们抢在了珐国的前面。我们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的间隔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的。”

“充分说明了我们在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主观能动力,更快的研究出新成果。”

高度上升到这里没法聊了,再质疑就不是技术问题了,别人实在是不好继续唱对台戏。

这样的支持,其实不是很对李铭的胃口。

万事万物不可能完美,充分利用各种不利情况达成主要目的,把事情做成更为重要。

他也反对不了,也就默认了。

意见分歧算是到此为止,接下去是讨论怎么实现技术要求。

李铭有港城的最新技术资料,感光、保护、显影等方面都说得头头是道,更坚定了大家的信心。

这个事貌似很有搞头

下午4点50分。

一架飞机缓缓降落在京城的机场。

从倵汉回来的谢领导、王领导等人,受到了热烈欢迎,一大堆在京城的人前来接机。

前天发生在倵汉的事情,其实也没什么特殊的,是全国各地都在普遍发生的事。

严重就严重在,恰好那个时候,伟大导师也住在东湖客舍。

保密工作做得好,弊端也很明显。

红星轧钢厂。

快要6点钟了,火腿肠加工车间的角落里。

秦淮茹和火腿肠加工厂管委会的五人组一起开会。

条件比较简陋,暂时没有专门的办公场地。

六个人围着一张老旧的办公桌,全都手里拿着记事本和笔,就这么站着开会。

负责生产、技术、设备采购的委员,刘红秀介绍道“海淀厂区的两间新厂房的屋顶马上要做好了。”

“我们需要安排一些人去配合工程建设组的人,做些厂房内部装修的工作,机器设备才好搬进去。”

负责福利、厂房建设的委员,萧萍英揽下分内事,“我挑一些人去把这个事办了。”

“钱交了半个多月了,她们正等着入职,之前就有主动到工地帮忙,一直都很积极踊跃。”

秦淮茹特意强调道“那些预定的班组长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不然必须去。”

负责质量的委员,张凤英接话道“没错。他们必须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这年头,干部不好当,啥事都得带头先上。

刘红秀觉得没问题,“那就这样定了。”

“海淀厂区离城区有点远,又还没有宿舍可供住宿,排班是个大难题。”

“李副组长让我们先商量个草案出来。”

秦淮茹补充道“加工厂的女工比较多,李副组长特意强调了夜里的上下班安全,要把这个放在首位考虑。”

火腿肠加工厂现在用的排班方式跟轧钢厂的热轧车间一样。

四班三倒,有四个班组的工人,轮流保证三班倒生产的运转。

早班816点,中班1624点,晚班是夜里08点。

第1、2、3天上早班。

第4天休息一天。

第5、6、7天上中班。

第8天休息一天。

第9、10、11天上晚报。

第12天休息一天,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