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来者是客(3 / 4)

宝喜拦了下来。

孙昌浩平复了一下情绪,抬眼看向了陈景彦后者察觉他看了过来,随即端茶,掀开杯盖,认真的吹起了茶汤上漂浮的茶末。

徐榜尚未回话,西门恭却先跳了出来,“大人这话就不对了淮北之乱历时数月,终在路安侯和大伙齐心协力下得以平定。如今既无流民灾荒、又无乱军犯境,还不允大伙松泛些聊聊这喜事莫非莫非大人不满这门婚事”

身材、容貌,还算各有千秋,但论起家世,却是猫儿的一大短板。

孙昌浩深呼吸两次,努力压下烦躁情绪,道“诸位,此处乃府衙大堂,非是路安侯家中的花厅,你们把一人私事拿到公堂上来议论,合适么”

宝喜连忙替东家解释了一句,瞄了一眼猫儿的脸色,小心道“不然,我帮大娘子去通禀一声”

猫儿继续道“当初从贼人手里救下的女子足有六七百人,我那香妆作坊用不了这般多的人,便是在蔡州再开起蕙质兰心分铺,也用不了几人。还需开间专门给女子作工的坊子才成,这纺车若成,便再合适不过了”

“嗯,孙儿这就去”

猫儿起身便往外走,太奶奶见她火急火燎的模样,不由失笑,随后却猜到了猫儿的心思,不由一叹,自言自语道“都怨咱家人都没甚大本事,给乖孙撑不了台面”

孙昌浩可是清楚的很,蔡州城南工业区,有焦炭坊、冶铁所,都是佣工数百人的大作坊,其中涉及的税务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种情况很罕见,猫儿有些难以置信的问了一句,“便是我,也不能过去么”

但他们讨论的话题,却让孙昌浩烦闷至极

“要我说啊,路安侯家中无长辈兄弟,咱们同僚需多帮他支应才是。吉日定在二十八,咱们干脆从二十日开始就别上值了,都去侯府帮忙”

说到此处,猫儿笑容黯淡下来,“前几日,官人杀了那批重罪贼人后,短短几日,便有二三十位女子寻了短见。她们没了爹娘、没了家,又遭此大难,需给她们找个合适营生,她们才活的下去呀”

郭梁会意,上前接了刀,双手奉与陈初。

蔡婳的爹爹是陈初的左膀右臂,兄长和堂弟也都在他手下各有职司,而猫儿这边的家人,尚未看出能对陈初的大事有甚助力,却先出了赵开元那档子事

猫儿也知道,舅舅那帮匠户来了蔡州以后,除了皮匠、铁匠能帮军士们修理甲胄打造兵刃,其他人几乎是被白养着的

这么一比较,赵家亲族便被蔡家亲族比成了废物。

站在陈初身后的大宝剑微微抬了眼皮,徐汝贤为避免持刃靠近陈初引起误会,不由看向了郭梁。

孙昌浩终于耐不住性子了,可连喊两声,乱糟糟的堂下竟没人发现他这位名义上的府衙老大发声,孙昌浩愈发恼怒,抓起惊堂木便狠狠往案上拍了下去。

这些人,三教九流,形形色色。

姚长子拄棍立于房门外,极其少见的充当了门童角色。

只觉来蔡后诸多不顺,全赖这对夫妇。

“夫人啊,为夫也想为你出了这口恶气,但为夫手中无人,徒呼奈何哎”

最终由老成持重的蔡源道“怎可因私废公府衙还是需要人当值的。不过,路安侯大婚当日,想来会引来不少百姓看热闹,再加宾客众多,倒需多留意苟孔目,届时需多加人手在洒金巷维持秩序,万万不可因喜生悲,出现拥挤踩踏等事故”

孙昌浩没敢直接进屋,先向院内的婆子打听了一番才知晓,昨日,吴氏去城外游玩,路过城东的令人娘娘庙,见此处香火极盛。

“哈哈”

百步外,惜秋轩书房。

此时徐汝贤才笑着解释道“得知陈铁戟本月大婚,山中清贫无所赠,恰好我家哥哥前几年偶得这把锟铻刀,便以此为礼,陈铁戟莫嫌弃”

若不是身后有白露等人跟着,大概要欢欣的蹦跳一下。

这帮桐山人中,西门恭和徐榜最跳,每次他说个甚,两人必定反对。

府衙大堂,孙昌浩坐在公案后,头顶那块匾额,上书公明廉威四个大字。

中途,却又不自觉的收回了大部分力道,但啪一声脆响还是让众人扭头看了过来。

山东路归义军叛齐后,一直驻在百里沂山内。

坐在纺车前的太奶奶宠溺一笑,熟练操作几下,演示给猫儿看。

太奶奶猜的很对,猫儿开心,正是因为自己的娘家人改良纺车,做出了一些小成绩。

其余诸官,你插一嘴,我提一议,纷纷建言,唯恐显得对路安侯婚事不够上心一般。

“嗯嗯。”

西门恭强词夺理,徐榜连忙配合,“西门局务,所言极是”

“难为乖孙一片苦心。”太奶奶思索片刻,道“如今这三锭纺车开起坊子足够了,待乖孙这月的大事办罢,我再喊上王木匠钻研一番。”

于是,回城时不免嘟囔了几句便是当今皇后也没这般的、一个个小小令人,僭越不说,如此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