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四、大好河山(2 / 3)

娘子,请息怒 娘子息怒 5558 字 12个月前

把大家手里的货票都换成铜钱”

范广汉惊喜地和余氏对视一眼。

还有这般好事

咱没去鹭留圩把货票换回来,人家竟主动等在县界旁

有了猫儿的话,下方百姓安静了一瞬,某位头发花白的耆老主动上前,拱了拱手,叹道“谢陈大娘子体谅”

“老伯”猫儿一开口,声音有些嘶哑,便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努力大着声音道“老伯,何需说此客气话。外县不认咱这货票,不帮乡亲们换回来,乡亲们去了外乡如何衣食”

那耆老又叹了口气,问道“敢问大娘子,陈都头不走么”

猫儿接过玉侬递来的水,小抿一口润了润嗓子,道“我家官人身为本县公人,有守土之责。他不走”

人群再次安静片刻,却听一妇人问道“那大娘子呢”

猫儿往县城方向望了一眼,抿嘴浅笑,“我家官人在哪儿,我便在哪儿”

白发耆老闻言,悄悄拭了拭眼角,道“大娘子,若有法子谁又愿抛家舍业流落他乡啊,老汉已垂垂老矣,老汉若年轻上二十岁,定然留下和那蔡州厢军干上一干”

猫儿闻言,环视下方乌泱泱的人群,忽而提了一口中气,用最大的声音道“我家官人说,桐山是他的桐山,也是我的桐山,还是大家的桐山。

此次桐山一难,我家官人已作了成仁之念若我夫妻二人血洒乡梓,便不说其他。

若得幸击退乱军,好使诸位回归家园。

乡亲们,今日暂别,还请珍重万千”

猫儿说罢,从椅子上跳了下来,亲手倒了一碗水,双手端到白发耆老面前,道“老伯,经此一别,不知能否再还乡关,老伯再喝一碗咱桐山的水吧”

耆老哆嗦着手刚接了碗,突然嚎啕大哭起来。

有他这一下,人群中顿时呜咽一片

范广汉用衣袖擦了擦泪水,忽而转身一把抱住了余氏,在后者耳旁道“娘子,待会我把你送过县界找个落脚处,老娘和儿子全赖你照看了”

“当家的你要去哪儿”余氏吃了一惊。

“我回来回来和陈都头他们一起守咱桐山”

“啊当家的为何啊”

“都头说的对,桐山是他的,桐山也是咱们的咱们的老宅,咱们的三亩桑园,我力夫的活计,你炸麻花的小摊若桐山没了,咱们这些就都没了眼瞅过上了好日子,不能使外人坏了她”

“可是当家的,你一个人又能使上甚力气”

“多一个人便多一份力若今日桐山危难我逃了,待桐山再过上好光景,咱还有甚脸面回来”

“”余氏望着丈夫,成婚数年,她从未在自己男人脸上看见过像此时这般的坚毅模样,不由心底一热,改了主意,“当家的既如此,我也不逃了我去县里表妹家暂住,你只管跟着都头守好咱家,我在城里照顾娘和儿子”

“好”

酉时。

桐山通往唐州的官道上出现了奇怪一幕。

尽管仍有大量携家带口的百姓往北绵延,却也有一群一群人往南回返。

有些人带着妻儿,有些则是成群结队的青壮

但有好事者问一句,“兄弟,你们怎么回来了”

南返百姓中,就会有人自豪且坚定的回道“桐山是你的,桐山也是我的老子不逃了,跟都头守护家园”

县界水房内。

作为志愿者在此帮忙的陈英俊和徐志远、西门冲等人互相对视一眼,皆有些不好意思的擦了擦眼角泪花。

徐志远望着猫儿单薄、忙碌的背影,小声道“就连校长娘子都作了成仁准备,咱们也需做点甚,不然枉为男儿”

“做点什么”满腔沸腾热血的陈英俊正觉无处发泄,忙问道。

“这样,咱们”徐志远声音小了下来。

站在一旁,穿了男子衣裳的陈瑾瑜忙支耳细听。

水房前,逐渐秩序井然。

声音已嘶哑了的猫儿看了眼天色,想要赶去城里一趟。

不过此时官道拥挤,来时那辆马车肯定用不上了。

若想赶时间只能骑马,但猫儿不会骑马水房内会骑马的也尽是些男子,又不能和他们共乘一骑。

除非猫儿下意识看向了坐在角落里的蔡婳,蔡婳也正在用探究、玩味的笑容望着她。

此刻时间珍贵,猫儿不做犹豫,径直上前一礼,“蔡三娘子,能否骑马带我回城一趟。”

“好。”

猫儿本以为蔡婳会借此刁难一番,比如再提出喊声姐姐就带你之类的。

却没想到蔡婳竟答应了如此利落。

片刻后,两人骑着小黑一路往南。

“你又回城作甚”路上,蔡婳终于问了一句。

坐在前面的猫儿迎着习习秋风,以优雅姿态把少许吹乱散发掖回耳后,这才用哑哑的声音道“我想找上西门夫人、婉儿姐姐组织城内妇人做一批鞋子,送给咱们桐山军士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