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死心了(2 / 3)

温陶勒盖译成汉语为五座山峰、再往北像棋子一样的戈壁阿尔泰山,就是鱼归岸巢的那些巢”

要史料附合史料,要古地理附合古地理,要风水格局附合风水格局,第三处遗址,只会建在这里。

但然并卵。

找到盐池到现在快两个月了,别说遗址,毛都没找到一根

风呼呼的吹,衣袂拍打着身体,发出“啪啪”的脆响。

李定安站在塔温陶靳盖的中峰,双眼无神,宛如雕塑。

嘴里还不停的念叨

“不应该啊”

“除了这儿,还能跑到哪里去”

“见了鬼了”

一群人围在四周,面面相觑。

从去年十二月份到现在,整整半年跋山涉水、翻山越野、风餐露宿、幕天席地爬不完的山、趟不完的河、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星星。

以及查不完的资料,绘不完的图,并一百多个红着眼睛的不眠之夜。

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数都数不清。

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

不管换成谁,都会崩溃

沉默了好久,王永谦拍了拍他的肩膀“找不到就找不到,就当积累经验了。”

李定安拧巴着脸“不应该啊”

又开始钻牛角尖了

王永谦轻轻一叹,又想了想“会不会是没找对地方”

“不可能,除了这里,不会再有第二处。”

李定安接过笔记本,调出标有三个圆圈的那幅地图,指了指最西边的科尔泌沙地“看,这是哪里”

王永谦瞅了瞅“青龙山你讲过,这是女真龙脉大兴安岭、契丹龙脉木叶山、汉人龙脉燕山支脉的交汇之地”

“对,三龙合脉之地”李定安又往中间一指,“这是哪”

“浑善古城,是阴山、贺兰山、燕山三道龙脉的交汇之地。”

“对,还是三龙合脉之地那这儿呢,就咱们脚底下”

“杭爱山、阿尔泰山、阴山的交汇之地”

“对啊,还是三龙合脉”

李定安又重重的点了两下“看这两个五角星”

“哈拉和林,京城”

“那你再看这个最大的圈。”

王永谦仔细一瞅,眼睛慢慢睁大所谓最大的圈,其实就是他们现在脚底下的位置,但恰好就处于哈拉和林和京城的必经之处

他又想起李定安之前说的那些蒙元之所以驱引龙脉,是因为窝阔台蒙古第二代可汗死后,蒙古一分为四。但忽必烈心有不甘,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蒙古一统”。

所以他定都京城,立国号为“元”,又把金朝龙脉、契丹龙脉、汉人龙脉,乃至蒙古龙脉全部引到京城。

而东西南北四道龙脉中,就数蒙古龙脉最为雄壮,也正值春秋鼎盛之时。关键还在于,这是蒙元发祥乃至兴盛,并奠定祖宗肇基之地的祖龙。

啥,放弃

傻子也不会这么干

在这个前提下,必然是要建第三座法阵的,也不可能建在其它地方,只有这里

问题是,找不到啊

不夸张这两个月以来,从塔温陶靳盖到边境,南北六十多公里,东西差不多一百公里,队员们几乎是手拉手,肩并肩,一百米一百米的探过去的。

如果从空中俯瞰满地遍野,到处都是探洞跟筛子底一样。

大墓小墓足足挖出来了几十座,以及一座匈奴时期的古城、三座汉唐时期的塞城,并十数座烽火台。

但风水遗址,真的没有。

哪还能跑到哪

众人默然,许久之后,于徽音若有所思“李定安,有没有这种可能当时的法阵建造顺序是先小后大,先易后难,比如先建青龙山,后建浑善古城。这两座建成后,准备建第三座法阵的时候,蒙古就灭亡了”

不可能

话刚到了嘴边,李定安又猝然顿住没有建成

这句话,好像还是他亲口说的

就刚到阿拉善,队员们在会议室,亲眼看着大风吹着磨盘大的石头,嘟碌碌滚到墙根下的那一天。

何安邦说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沙漠,再大的遗址也被埋的严严实实,根本不好找。

自己告诉他其实并不难。因为山势明显,走向清晰,只要再找到古河道,找到遗址不过是时间问题除非没建。

那现在呢

就这么大个地方,挖成这屌样都没找到,除了没建,好像再找不出第二种原因

再仔细想想元灭南宋是1280年,徐达攻陷元大都是1368年,等于大元就存在了八十八年。

但如果推断遗址建造的时间,肯定没这么长应该是忽必烈去世,元世宗继位之后。大致时间1295年左右开始,截止到南坡之变的1323年左右。

自此后,蒙元内忧外患愈演愈烈,内部内乱四起,忽而这一部造反,忽而那一部叛乱,元朝三天两头的换皇帝,打不完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