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1 / 3)

戈壁苍莽,巨山横亘。

这是一座真正的石山,别说树,连颗草都看不到。

正值晌午头,阳光正浓,黑黝黝的石头反射着刺眼的光。

李定安步履轻盈,在乱石间腾挪跳跃,忽而在东,忽而在西,忽而在山顶,忽而在山腰。

两个俄蒙混血的女大学生举着望远镜,双眼放光“他好强壮”

“她们说什么”

范蓉犹豫了一下“说李老师体力好”

于徽音只是撇了撇嘴,舒静好却气的不行“太过份了”

那么多男人,为什么就盯着李定安不放了

范蓉想了想“蒙古的风气嗯,比较开放,有近两成的女性,都是未婚单亲妈妈”

“那关李老师什么事”舒静好更气了,“于小姐,你怎么不生气”

于徽音语气悠悠“要生气我早气死了”

早气死了

顿然间,舒静好就不敢吱声了。

语气很平静,表情也很正常,但舒静好总觉得,于徽音意有所指。

其实纯属她想多了

不多时,李定安下了山,停在一处相对平缓的山坡上,不停的转动罗盘。

队员们全围了上去。

“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封崇九山,汨九川陂鄣九泽,丰殖九薮,汨越九原,宅居九,合通四海故天无伏阴,地无散阳,水无沉气,火无灾”

这什么,文言文

不是没听李定安念叨过,但之前的口诀都类似于“诗”,但这次,一听就非常古老。

范蓉格外的新奇“舒老师,李老师念的是什么”

“风水口诀”

“什么时候的”

舒静好被问住了我哪知道

“是西汉的堪舆金匮中国最早的风水学专著,史记和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中都有收录。”

一群队员全呆住了,直勾勾的看着于徽音我们全是专业学考古的,跟着李定安还这么长时间,都不知道。

“西汉好遥远”

“这算什么遥远这句话的原文更早,出自国语周语与左传”

李定安扔下罗盘,又拿起航拍图,“所以别奇怪,咱们在周朝时就有堪舆风水、阳宅阴宅的概念了”

队员们面面相觑我们奇怪的是这个吗,我们奇怪的是于徽音。

好像看出他们在想什么,于徽音轻轻的笑了笑“我大学读的是中文系”

大学读中文系的多了去了站这儿的全是,包括李老师。

正觉得不可思议,李定安挥挥手“方志杰,钻”

众人恍然墓就在脚底下

一时间,搬钻机的搬钻机,接钻杆的接钻杆,动作都挺快。

“李老师,这次会是什么规格的墓”

“不好说,反正不小”李定安往山下看了一眼,“动静都小点”

队员们纷纷点头。

这两周以来,李定安带着他们,大大小小找到了二十六座墓,其中不乏突厥二十八长世袭贵族,匈奴二十四王世袭贵族的墓葬。

甚至还有一座突厥的小可汗墓和匈奴的右王墓。

但无一例外,蒙方考古队还不知道,甚至是王永谦都不知道。

因为李定安说的很清楚以免影响正常的考察行程,等找到风水遗址,才能考虑要不要继续与蒙方合作,以及如何发掘及研究的问题,所以暂时得保密

队员们都很熟练,用不着李定安盯着,他正好休息休息。

走远了一点,找了块石头,于徽音递来水杯,又往四周看了一下“这儿,有点怪”

李定安随口一问“哪怪了”

“平龙起于高岗、垅龙汇于明堂、支龙气钟如掌”

我靠

李定安都呆住了“你从哪看的”

“你的笔记里啊”

看过我笔记的多了舒静好、方志杰、小田、小蒋、何安邦、马献明、姚川、程永权但也只限于笔记。

如果让他们解释,别说明堂、如掌这种形而似、似而非的玄学理论,他们连平龙、垅龙、支龙之类的形势都讲不明白。

更不用说,让他们到实地对应,结合地形。

李定安愣了好久“还有没有”

于徽音想了想,又看了看远处的山势“势止形昂,前涧后冈,龙首之频,鼻颡吉昌非王既侯。”

李定安眼睛都瞪圆了见鬼了

这一句,自己的笔记里可没有

“你从哪看的”

“堪舆金匮和葬经你不是让我查资料吗”

不是,这是查资料的问题吗

没人教,也没人讲过,她竟然能看懂

甚至能学以致用

就马献明、姚川、程永权,抱着自个的笔记和资料,堪称是废寝忘食,但结果呢

所以,这东西真不是看资料就能学会的,不然满地都是风水大师。

也是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