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好运气(1 / 3)

损赠仪式就放在学校的礼堂里。

人不少,有民政厅的领导,有边防站的官兵,有派出所的民警,也有学校的老师,还有学生。

反正休息,待着也无聊,助理组自发来观礼。

跟着李定安从后门进了礼堂,后排的学生好奇的看着他们。

“怎么还有学生”

“你看,前面那几个那么小,顶多一二年级”

“学校也太过份了”

尽信书,不如无书史载吴三桂天生神力,使一柄五十斤重的大刀,冲锋陷阵如砍瓜切菜。但发掘吴三桂陵墓之后才知道,他生前用过的大刀才十二斤。

几个资料员下意识的闭上了嘴。

磨的锃亮,不过还好,刺尖比较钝,刃也没有开锋

“意思是这条河还在”

偏偏,她们不知道哪里说错了

恰好舒静好拿着相机进了门,看几个资料员脸色不对。

像是根棍,用纸卷着,小孩撕开纸,露出了个尖。

几个资料员齐齐的摇头。

熊孩儿字没识几个字,怎么鬼精鬼精的

“人小鬼大,操那么多心作业写完了没有你上学期期末考试第几名”

“叫哥哥”

再说下载了也没用电话手表都是统一管理,下午下课后才会让他们戴一会儿,和爸爸妈妈通话

“别急,等我说完又三年后,太武帝过栗水今蒙古翁金河,南戈壁省境内,越燕然山杭爱山,大破柔然可汗庭哈拉和林,大檀柔然可汗忙焚穹庐,绝迹西遁。回师途中,太武帝于漠南斡水余波入流沙处,建比干城,积粮于城内,置兵戍而班师”

大漠行军,必定循河而进,而史载,北魏屡征柔然,都是经黄河至大碛阿拉善高原以北荒漠,再沿栗水今翁金河,蒙古南戈壁省境内或斡水至燕然山,再挥军北上。

李定安指指枪头,“不好说是不是和比干城有关,至少说明,这儿离斡水不远了。”

嘀嘀咕咕,但声音不小,李定安转过头。

倒是有点像汉末南北朝时期,专供骑兵使用的三棱破甲槊。

斡水早被沙埋了,但问题不大,肯定就在这方圆百多公里之内,等风停了慢慢探,迟早能找到。

风比这里还大,蔬菜、粮食、饮用水只能从边防站拉过去,七到八周才能轮换休息一次,才能回来看一眼孩子你们倒好,质疑学校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回家让他们回到家饿死吗”

不外出拍摄,于徽音没什么事,经常来这边和孩子们互动,李定安也来过两次,还带着一群熊小孩上过一次体育课。

眼睛本来就大,这会儿睁的更大,小屁孩的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

但至少是古董。

五个老师,从六年级到一年级只有二十多个学生,多少作业辅导不过来

还有明史记载卢象升的镔铁大刀膊独骨,负殊力刀重一百三十六斤。但出土后,只有二十斤重。

都不能猜,这屁孩儿就是想抄作业。

“早被沙埋了,已无痕迹可循,不然我查那么多古地理资料干什么不过运气好,冒出了这一支枪头”

他瞪了舒静好一眼,又回过头“我和你小舒姐姐是同事”

小孩儿一声惊呼“啥”

掂一掂,十五六斤绰绰有余,再结合古代马枪至少长丈二以上好家伙这杆枪,不得五十斤往上。

舒静好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不会说话就闭嘴呀,你还委屈上了

她叹了口气“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李定安眯了眯眼睛三年级的题,要什么作业帮

怪不得这小屁孩这么吃力

撕掉外面的纸,他才知道自个猜错了,这玩意不是三棱刺,应是该古代兵器的枪头。

“官僚主义”

又是一个爆栗,李定安冷笑“不没收也行,告老师和告你爸,你选一个,或者两个都选”

“怎么了”

李定安噎了一下,不知道怎么解释。

“和遗址有关”

领导想让李定安讲话,但他觉得,没什么可讲的。

仪式结束,他又跟着老师和学生回了学校这边。

所以,这大概率不是武器。

“过年的时候捡的我爸妈上班的砖房子那里。”

“刻哪,书桌上”

边防哨所

这些,才是最应该受尊敬和佩服的人。

所以学生们对他很熟悉,一进教室就叫叔叔。

小孩儿不吱声了。

“旁边,就我们住的那个小区,是什么地方”

她们之前还奇怪小区这么大,居民怎么这么少

舒静好又问“知不知道什么叫夫妻戍边警务室”

“啥意思,你准备找北魏时期的比干城”

他都这样,舒静好再不懂,也被他逼着学懂了

他之前还以为外面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