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萧太后雕像(2 / 3)

,意思是不用停。然后围着雕像慢慢的转,仔仔细细的瞅。

没错啊,女相女身而且雕的忒好端庄中不失柔美,肃然中透着慈悲。

但道理不对能布这么大的阵,不可能连“水火不相容”的道理都不懂

转了足有七八圈,正想着是不是哪里还有蹊跷,要不要开下挂再看看,技术员清理出了底座。

“李老师,底座上有字”

“什么字”

“不认识”

李定安连忙绕到了正面。

最下面,也就是最下层荷叶底下的荷盘上,刻着一行漆金的小字。

方方正正的契丹文,李定安琢个辩读“仁惟天助,寿不假于祷祈”

贺寿祝表

他继续往下读,渐渐的,表情越来越古怪。

原来是这么回事

好久,他直起腰,又直愣愣的盯着观音的脸就说怎么雕的这么好,这么逼真,还这么漂亮

原来长这样

这一看,又是好久,直到吕本之敲敲玻璃,他才转过身。

“哪里不对”

“也没有不对,就是时间有点出入”李定安解下面罩,又挠了挠头,“这是辽代的木雕彩绘,水月观音”

吕本之眼睛一瞪你扯什么淡

宋、辽、金时期出土的观音像,没一千也有八百。别管大小,也别管材质,我就问你哪一樽是女身

两人眼瞪着眼,后面却像捅了马蜂窝

“我是不是没听清李老师说这是辽代彩绘木雕的水月观音”

“我也听到了,就是这样说的”

“利害了我记得的同样的,世界上保存完好的就五樽”

“世界上”

“对,因为总共只有五樽,两樽在国外,三樽在国内哦不,说准确点只有四樽半国博一樽,故宫一樽,山西一樽,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一樽,另外半樽在英国”

“怎么这么少”

“一是工艺复杂这是木雕,需要一刀一刀的刻,不像泥塑,想怎么捏怎么捏,所以体型越大,操作难度越高。二是材质木质。你再想想,辽代到现在多少年整整一千年别说木头,铁都能锈没了”

“英国的半樽又是怎么回事”

“因为有过破损,明代的时候重新雕的底座,面部也有过修复,之后又重新绘彩,所以只能算半樽

也别以为只是半樽就没价值,恰恰相反既便是半樽,也是国宝级别的文物英国博物馆专门修了一间中国宫殿式巨型展厅,展览这樽观音像”

“网上也挺火经常有旅游博主去拍摄,随随便便拍段视频再配点音乐,往抖音上一放,轻轻松松十多万赞”

一群门外汉兴高彩烈,领导们面面相觑。

因为远不止下属们讨论的这些辽代的水月观音,被誉为古代木雕人物像的巅峰之作,只论艺术价值和稀有性,这一件也是铁板钉钉的国宝。

再看眼前这一樽,保存的不要太好如果说这是新雕出来的,怕是都有人信。

如果论品相,之前讨论的那五樽加起来,都不及这一樽的十分之一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王永谦、闫副厅长、魏副市长,以及左朋看来,除品相外,这一樽的雕工比其他四樽高的也不是一点半点

花是花,叶是叶,皱是皱,褶是褶面部圆润,肢体纤柔,丝毫看不出雕刻的痕迹

包括吕本之也是这样认为的确实比故宫和国博的那两樽雕的要好。

但就是这时间辽代

怎么可能

他皱着眉头,压低声音“怎么回事”

李定安跟牙疼似的“底座上有字,我给你念一下仁惟天助,寿不假于祷祈;泽在民心,言自成于雅颂。恭临诞月,仰祝圣期儿隆绪恭惟母后”

“这是贺寿祝表”

念叨了半句,吕本之猝然一顿,“圣期隆绪母后这是辽圣宗耶律隆绪,贺承天太后萧绰寿辰的祝表不对不止祝表,还有贺礼就是这樽观音”

吕本之眼睛都瞪圆了,愣了好久,猛的转身,透过玻璃细细打量“不论雕或画,古代只讲究意境与神韵,但这一樽却这么立体,这么逼真”

稍一顿,他又转了回来“总不能是匠师照着萧太后本人雕的本像”

有什么不可能的

李定安点头“一件雕像少则七八月,多则一两年,但天子之威,岂敢直视萧绰不是皇帝胜似皇帝,工匠哪敢盯那么久估计是先画像再雕”

还不是一个样

没跑了,这十有八九就是萧太后本像

吕本之久久无语,领导们愕然不言萧太后长这样

不对管萧太后长什么样干什么,重点是这极有可能是萧太后的本像

流传下来的帝后画像不是没有故宫南薰殿中,凡康熙以后的画相基本都可以视做帝后本像。甚至还有光绪和慈禧的照片。

问题是,那已是清朝,再往前一幅都没有,不管是明,还是元,更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