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撞大运(1 / 3)

第346章 撞大运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气温逐渐升高,路面上的积雪已然化尽,壕沟里积满了黑色的泥水。

田野中白一块黄一块,斑斑驳驳,像生了癞子的白狗。

暖风开的太足,身上都出了汗,李定安转着旋扭,把温度调低了一些。

后座上,马献明和何安邦一人一边,靠着车窗半眯着眼,跟霜打过似的。

当然是又喝多了

开着开着,何安邦猛的直起身,摇下车窗干呕了两声。

李定安立马停车。

崭新的猎豹,左局长昨天才从市委开过来,弄脏了着实不好意思。

李定安站在两人身后,巴掌拍的像擂鼓“就这个样子,你怎么坐飞机”

包括技术人员,只要项目组缺,从文物局随便调。

反正对外事务由老马负责,老马搞不定,那就换他,他还要搞不定,那就馆长出面

李定安也没客气,就在酒桌上,问左朋要了十几个。项目组一个从十来人扩充到了三十多人

专程来拜访,好一阵寒喧,才看了京大和故宫、以及国学研究院对于罗盘给出的结论。

喝到半晌,米书记借着酒劲拍胸脯只要在蒙古瓷窑址考察期间,项目组的食宿、交通,与市、旗、镇三级镇府以及地方相关单位的接洽,都由市委负责。

都进了门,何安邦又转过了身“窑址的事情别太着急,今年找不到,明年再来找也行”

冷风一吹,感觉舒服了好多,两人一前一后上了车。

但当地想根据这件文物找出遗址,甚至成立项目,着实有点想多了。

李定安点着头“我有分寸”

“你猜的”

何安邦摇摇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必要为难自己。”

“有什么用”

“放心,我至多找到元旦不过既便找不到,也应该能确定大致范围”

简而言之,对地方没什么增益。

别说,还挺有道理

没吐什么东西,但像是起了连锁反应,马献明也跳下了车,然后两人头挨头,蹲在马路牙子上“哦哦哦哦哦”

确实挺热情。

“那是之前”

而且只是窑址,大不到哪里去,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加成不是太高。

何安邦没说话。

机场离的不远,离市中心十多公里,没多久,车就开到了航站楼。

何安邦跳下车,蹲在路边,脖子伸的老长,跟只鹅似的。

他摇摇头,从车里抽出两张纸递了过“米书记也太热情了一些。”

“时间来不及了,而且和左局长约好,下午要和罗盘的卖主见一下面,了解一下情况。”

看似很重视蒙古瓷项目,但大都知道项目是由国博立项,研究成果和拨付的经费都和地方没关系。而之所以级别这么高,关键在于新技术、新工艺。

算了,随他

一件文物,如果能给出出处、年代、用途,甚至是价格,已经算是鉴定的相当清楚了。

所以,何安邦很清楚如果没有昨天于书记的那通电话,地方领导至多也就是感谢两句,根本不会有后面的事情。

下车,拿行李,进候机厅。

换了个舒服点的姿势,何安邦从后视镜里看了看李定安“下午呢,去奈曼”

啥玩意

何安邦和马献明都呆住了才几天,你这范围一下就缩小到了十倍以上

对考古而言,范围确定十公里以内,已经和找到没什么区别了

等于给了厨子一把盐来,你给我做桌席

要不他怎么不灌李定安

不过不用给李定安讲那么多是人才就要保护好,更要保持纯粹,尽量不要被乱七八糟的事情所影响这是馆长的原话。

过意不去個屁,就算是欠人情,也是你老丈人还

没表达失望,态度反而有增无减邀请项目组吃了一顿饭,又拉着何安邦和马献明一吨猛灌。

李定安摇摇头,“现在至多十公里”

米书记临走时,又交待秘书,专门给李定安和马献明各配了一辆车。

“多大”何安邦回忆了一下,“我记得你在飞机上说过大概范围不会超过一百公里”

“是没用,但还是得问一下,不然总觉得过意不去”

“是飞机拉我,又不是我拉飞机”

“我猜个毛你当我这几天待酒店,天天睡大觉”

何安邦愣了一下,又“呵”的一声就凭他这几天带着舒静好和方志杰,从地方电子档案库查的那些资料

快别做梦了

又不是鉴定,李定安可以凭眼力、经验、知识储备,通过器形、材质、包浆、土泌等等的特质推断,甚至断不太准都没关系。

这是寻找遗址,要通过有限的线索抽丝剥茧,披沙练金,而且是就是,不是就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