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胡子烧了(2 / 3)

你刚不是还说不好推断这东西的具体用途

结果一转眼,就断出了工艺种类、出品机构,以及大致年代。

而且不是一般的快,前后也就十分钟,在文物鉴定领域,跟瞄了一眼没什么区别。

语气却这么肯定

左朋想了想,“大都留守司我知道,器物局我也知道,但旋局怎么没印象”

稍一顿,他又看了看旁边的同事“你们有印象没有”

几位同事都摇头,表示不知道。

“元英宗继位后才建立的,专制精巧金宝器物,存在感不强,而且存在时间也短,前后不到十年,所以元史中没有记载但至少可以肯定,确实是大元内廷出品。”

“具体年代呢”

“元泰定帝时期”

其他人还在回忆元泰帝是谁,左朋却瞪圆了眼睛“从登基到病逝,泰定帝就活了四年意思就是,这件东西的出产区间只有四年”

“对因为忽必烈笃信藏传佛教,所以创造八思巴文时引用了大量的梵文泰定帝也信密教,但他长于漠北,文化水平不高,基本没接触过梵文,所以登基后,就废除了八思巴文中部分梵文字母,以传统的蒙古文字母代替”

“而泰定帝病逝后,蒙元发生了两都之战,之后元文宗即位,因蒙元内部分裂,朝廷捉襟见肘,元文宗废除了专制金宝精巧器物的旋局”

李定安指着罗盘“看这上面,标注二十四方位的好几处,用的都是回鹘式蒙文传统蒙文,基本能确实这件东西出于泰定帝登基之后但四年后旋局被废除,以之后的工艺水平,其它机构和民间都雕不到这种精美程度,所以具体铸雕时间只可能在这四年之间”

附近的人都伸着脖子瞅了瞅。

说实话,别说分辩出八思巴文各个时期的区别,了解过的人都没几个。

但神色都很怪在座的都是文物工作者,研究的就是历史,特别是左朋和几位同事全是当地人。

八思巴文已失传,不了解很正常,诡异的是,他们竟然不知道这两段历史的出处

旋局创建时间,旋局废除时间

几人面面相觑,李定安又笑了笑“同样,这两段在元史中也没有记载,只是记录于元史新编中。”

左朋恍然大悟元史新编由个人撰写而成,成书原因有点复杂,并未收录于正史之中,所以不怎么受学界重视,研究的人真没几个。

市图书馆倒是有,局里也有相关资料,不过着实没几个人看过。

也由此说明,这年轻人懂的挺多。

当然,也有点怀疑你依据不被学术界认可的野史,推断出来的东西的准确性能有多高,又有多少可信度

但今天的场合不对,所以不太好追问

一看脸色,就知道怎么回事,何安邦笑了笑,岔开了话题“老左,东西哪来的”

“征集组从牧民手里收的,并十几枚铜板,花了三十六万”

“这价格不低啊”

“确实不过有十二枚八思巴文的至元通宝,所以算下来并不贵”

至元通宝,还是八思巴文

市场价差不多一枚两万,品相好三万以上,这么一算,等于这东西没掏钱

“定安给估个价”

“毕竟是内廷出品,四五十万还是有的,要是能确定用途,还会更高”

“哈哈老左,捡漏了”

何安邦手一伸“四十万,国博收了”

只当他是随口一说,左朋把罗盘递给了秘书“李老师说的是四五十万,中间还有个五剩下的十万被你吞了”

“五十万那算了”

以为他只是在解围,左朋也没在意。

虽然对李定安很好奇,但现在不是打问的时候。

压着狐疑,他又通知秘书起菜。

宴席开始,菜如流水般的端了上来烤全羊、涮羊肉、蒸驼掌

全是当地特色,别有一番风味。

喝的确实是闷倒驴,但估计何安邦提前沟通过,左朋和几位同事都没有硬劝。

出于礼貌,李定安也倒了一杯,差不多二两。

以为难以下咽,但半杯下肚,反而舒服了不少。

马献明告诉他,这叫回魂酒,喝的越多越舒服。

扯淡

酒喝的不多,气氛倒是很热烈,差不多三个小时才结束。

临分别时,李定安又找到左朋,对着罗盘前后左右拍了好几张照,说是闲了帮他研究研究。

顿然间,何安邦转起了眼珠“老左,五十万也不是不行我最晚后天走,你要卖,我顺便带回去”

“真买”

当然

但凡李定安觉得有古怪的东西,就绝对低不到哪里。

远的不说,就说保定的那批东西,谁看了都说价值一般,温有全摆别墅里好几年了都没卖掉。

但结果呢

好家伙,全是从西陵挖出来的,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