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吓住了(2 / 3)

本实现国产,才应用艺术品于断代领域。

不是一般的准误差不会超过五年。

也不是一般的贵,但贵的不是机器,更不是技术,而是指纹数据库。

打个比方要检测一件明代官窑,数据库中就必须要有明代各个时期有关瓷土、坩泥、釉料、颜料等等方面的数据标本。

标本不可能凭空而来,当然要反反复复的实验、论证。

那实验样本又从哪里来

当然是从真正的明代官窑瓷片上面取样。

瓷器还好点,可以找碎瓷,找不到再用完整的瓷器。最操蛋的是字画和古籍,这玩意到哪里找碎的去

只能从完整的真迹上面取样,但一取样,好好的真本也就成残件了,价格一落千丈。

而且样品要足够多,再打个比方南宋从建立到灭亡不到一百六十年,但建立相对完善的字画类指纹数据库,需要的实验样本一百幅起步。

不夸张,数遍全国,也就国博和故宫有这个底气一是东西够多、够全,二是以陈列和展览为主,相对不怎么注重经济价值,残了也照样能摆。

所以,有相关技术的单位挺多,但有数据库的,全国只有两家国博和故宫。

包括各省市公安机关办案,如果普通的c14,热释光、脱玻仪等方法无法判断,就只能送到公安部物证检测中心,公安部先自检,有了数据再协调国博或故宫,借用他们的数据库对比。

难不难不说,不是一般的慢,从送检到有结论,半月都算快的。

骤然间在自家单位看到传说中的高精尖,就像见了大熊猫。

“要仪器给仪器,要人给人,张处长,你可以啊”

“和我没关系”

“是何馆长”曲中书托着下巴,“但我们和国博没什么交情啊”

交情算个嘚儿

自己和老何关系够好,但如果说要借数据库,你看他鸟不鸟

张汉光扬了扬下巴,“是李定安弄来的”

“啊”

“啊什么啊,让你开眼,你以为我说的是机器”

曲中书一脸懵副

何安邦在分析玉筯,崔立在打下手,几位省博的教授围在四周,一脸新奇。

旁边,马献明和程永权嘀嘀咕咕,眼前摆着一件瓷器红瓷甪端。

再一看,程永权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像是在犹豫,应该从哪里下手。

正比划着,无意间看到李定安,他脖子一缩,又“嗖”的一下,手就背到了身后,“李李老师”

李定安眯了眯“老马,老程,你们干嘛呢”

马献明眼珠急转“没干嘛,就看看”

扯蛋

刮刀亮的晃眼,你以为我眼瞎

你俩旁边就是脱玻仪,你当我不知干嘛用的

检测玻态均质体釉子简而言之,检测釉面成份的老化程度,前提是必须要把釉粉刮下来,少了都不行。

一刀刮不好,东西就废了

“想刮一刀对吧”

李定安冷笑,“没事,刮反正你们还有一件,到时赔给我就行”

马献明干笑了一下“你不在谁敢刮就等你呢,商量一下”

“想都别想这么多机器,哪个不能做无损检测,你偏偏测釉粉想测也行,先掏钱”

两亿

把他拆着卖了都不够。

马献明直摇头“那算了”

看到他,何安邦扬了扬手里的古玉“过来参谋一下。”

已经定性了的东西,有什么好参谋的

“没时间”

回了一句,他左右一瞅,拿起了马献明面前的仪器目录档案。

“拉曼光谱仪和金相显微仪带了没有”

“肯定带了”

“能谱分析呢”

“也带了”

“那就好”

“你要做实验”

“不做实验我来干嘛”

“做几组”

“六组”李定安放下目录,又想了想,“没时间了,让姚组长和程老师分两组,初试复试同步进行”

马献明愣了一下,忙挥挥手“老姚、老程,上机器”

“好嘞”

两人齐齐的应了一声,当即扔下手里的活。舒静好也打开了包,又取出一件白大褂,哗的一抖。

李定安胳膊一伸,白大褂就穿到了身上,再一伸手,两只像胶手套也戴到了手上。

方志杰的动作也很快,开电脑、建档案、调数据库

曲中书眯眼瞅了瞅“张处长,这几位是国博研究员吧”

“废话,汉字不认识”

他被噎的说不出话来。

这几位他都是第一次见,但胸口挂着工作证瓷器研究组组长姚川,研究员馆员程永权,还有一个资料员,一个研究助理。

几位的态度,他却有点看不懂。

熟练至极,也自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