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真的传了二十六代?(1 / 3)

老道士努力的回忆着这项链,这手串,怎么这么眼熟

想起来了八万八

“付小姐”

付妍点点头“老迷拉,这是我表哥,这两位是我朋友,专程来拜访您”

哈,财神上门了

豆豆眼“倏”的一转,老道士肃然起敬,连忙抬起双手,掌心向上,十指相叠,好像捧着一碗水。

都已抬到了小腹前,他稍一顿,看了看自个身上的道袍,又改托为握,往上抬也换成了往下拜“善信请进”

其它三个人不以为意,以为巫师的礼节本就如此,李定安却看懂了刚开始,道士行的是苗巫的巴岱手诀,类似于道家手印。

双手虚托上抬是上排诀,意为“上座”的意思。但礼都行到了一半,他可能觉得不对劲,又改成了道家的稽首。

你这身份还能来回换

看了看道袍和莲花冠,李定安没忍住“老迷拉,冒昧的问一句您是道,还是巫”

琵琶袖“哗”的一挥,几根长须轻轻扬起。老道士似笑非笑,神情淡然,颇有几分宝相庄严,道法自然的意味“两教合修,兼其所长”

李定安又懵住了你是真敢说

“里面请”

一群人往里走,进了里门就是天井,很是宽敞。顶上罩着玻璃,底下摆着几把藤椅。再往四面看还真就是双教合修

标准的四合院模式,东南西北都有房屋,东边和北边的那两排用来住人,其余两面全是法堂。

除了他们刚刚进来的巫观,竟然还有一座道坛三清四御一位不落,整整齐齐的摆在祭坛上。

旁边的那一间更多青面獠牙,横眉竖目,大大小小二十几樽,全是苗巫信奉的堂鬼。

摆这么多,信得过来么你

李定安像是牙疼,一脸踌蹰,其他三人却半信半疑。包括付妍上次和她妈妈来,只是进了巫观,真不知道后面还别有洞天。

雷明真和段牧面面相觑,好像在问苗巫也能当道士

怎么可能

既便明清两代上到朝廷下到地方官,都在苗疆大力推行道教,潜移默化中,也确实在苗族信仰中融入了许多道家文化,比如请神的科仪大同小异,又比如许多乐器与法器都能通用。

但在根源上,道家就是道家,苗巫就是苗巫,有本质的区别。

打个比方,你让苗巫画个雷符试试,或是让道士养个盅

没这么扯淡的

诧异间,老道士又做了个请的手势。几人坐下,马尾青年端来了茶壶,一人沏了一杯。

“几位善信从哪里来”

“京城”

“不知道想求什么”

李定安笑了笑,指了指付妍手碗上的师刀和胸前的令牌“特地慕名而来,想问道长请几件护身的法宝”

“巫器”

“不,道器,最好就像这种,由祖师开光,再由数代高功加持过的宝器”

“善信看错了,这是巫器”

行,你说啥就是啥

“巫器也行,但需要年代够久,法力够深,不知道长这里有没有”

“有倒是有,但得先为善信算一算,测一测,看能否与法宝结缘”

“算什么”

“算八字,测五行,不知是哪位善信要清法宝”

会的还挺多

李定安点点头“是我”

“求什么”

“求平安”

“请善信写一下八字。”

李定安拿起笔,随便写了个年月日,老道士便装模做样的算了起来。

但然并卵。

十指掐来掐去,眼花缭乱,看了好一阵,李定安也不知道他掐的是什么东西

倒不是不认识,而是太杂前一秒还是道家的太清诀,再下一秒,又成了苗巫的收回诀。

而且好多都是似是而非,李定安怀疑是他即兴创作的。

口中也念念有词,再仔细听天清地灵,兵随印转,将逐令行嗯,茅山派的五鬼显灵术

简而言之抓鬼的。

李定安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就想问一问老道士你这算命和抓鬼,是怎么扯到一块去的

到现在基本可以确定,这就是个二把刀什么都会一点,懂一点,虽然不是很精深,但糊弄外行绰绰有余。

付妍所说的“信众很多”,估计就是这么忽悠来的

不好点破,就只能看着,表演了几分钟,老道士停了下来,又闭目沉思,手上依旧捏着法诀,像是在打座。

又过了好一阵,他才睁开眼睛,悠然一叹“我有一宝,可保善信平安阿康,去请唐查将军令”

还好,挺干脆,演完了就能直接进入主题,没有再信口开河的胡编乱造。

松了口气的空子里,马尾青年进了道坛,不多时,又托了口盒子出来。

不大,约摸一巴掌,道士接到手中打开了盒盖,再一看,却是一块符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