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又被截胡了(2 / 3)

都黑了,扭头就走。

大叔愣了愣,又摇了摇头这年轻人,穿的倒是挺齐整,但问这么多,连句谢谢都没有

差远了

小伙怒气冲冲的绕过了墙角,刚露头,五六个人就围了上来。但随即一愣怎么空着两只手

“碗呢”

“碗个毛等我过去,早被人买走了你猜他花了多少钱”

小伙竖起了三根手指,“三十万”

我特么几个人都懵住了

昨天他们反复研究过如果不出差错,那只碗三十万应该是能拿下来的,然后再通过周教授,卖六十万轻轻松松。

计划也实施的很顺利,基本没偏离预设好的轨道,最后也确实卖了三十万。

但问题是,是别人买走的

要不是人都在这,互相也没有脱离开过视线,他们还以为出了内奸。

但再一细想从周教授父子俩离开,到小伙到那个摊前,中间也就隔着三分钟左右,而且他们都在左近,那摊上就再没去人问过。

“怎么买走的”

“说是那人之前在隔壁摊上看东西,周教授走了后,他也没挪地方,直接问了价,卖家报了三十万,然后就成交了。”

“我靠,被截胡了就说怎么这么巧,刚刚好就是三十万周教授和周主任站那和卖家说话的时候,他八成听到了,又琢磨出了点什么。”

“周教授才说了几句话,他怎么琢磨”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一行高人多了去了。”

“买主是什么人”

“说是一小孩,还是跳街舞的”

男男女女面面相觑这什么跟什么

不是说高人么,怎么成了小孩

“现在怎么办”

“凉拌,不然你还能追上去把东西抢回来”

年长的一位怅然一叹“也没必要追着这一件不放,东边不亮西边亮,没了这一件,还有下一件”

这倒是

其他几位齐齐点头。

“有两件今天就到时间了,一撤摊,明天又得重新寻摸赶紧的”

“对对”

“那爷俩呢”

“还在逛”

“发信息下一件”

几声吆喝,众人分头行动。

这次是41号摊的哥釉青花尊。

尊这东西始于商代,其实就是小一点的鼎,不过是陶的。大多数时候都用来盛酒,偶尔也会用来祭祀,是墓葬品中比较常见的陶器之一。

宋以后,基本就失去了实用功能,变成了纯粹的装饰品,名称也五花八门。有的以图案命名,比如观音尊、牧丹尊,有的以形状命名,比如鱼篓尊,萝卜尊。但器形还是以“瓶”和“罐”为主,不过要大一点。

这一只就是,要说他是青花大罐也没错,不过仿照哥窑的特点开了片,釉面呈“碎纹状”,所以叫哥釉青花尊。

女人来之前,李定安已经上过手明代天启年间的东西,图案是明代比较常见的五福图,款也是明代民窑常见的颂语款永保长春。

所以这是明晚时期民窑的物件,做工还行,保存的也相当好,表面并没有开片瓷器最容易出现的“崩釉”的现象,而且还是大件,一百六十万的估价不高。

卖家比较实诚,也可能是急着用钱,定价两百二十二万。这价格同样不高,如果让李定安估计两百万左右。

大致看了看,本来准备看下一件东西,看到那几个绕出墙角,好像要往这边来,李定安就再没走远。

这次换成了那女人,还是一样的剧本,还是一样的套路。

“大哥,你这东西不对”

“哪不对”

“开片后做的”

“不可能这可是文博会的专家鉴定过的”

“专家说的也不一定就是对的”

“那你说,咋做的”

周教授倒是教过,女人没记全乎,自然说不上来。

但她一点都不慌“信不信由你,我就是这么一说”

话音落下,人也站了起来,“噔噔噔”的转向了下一个摊。

大哥有点懵,看了看女人的背影,又看了看眼前的物件看着挺内行,但说出的话,怎么就这么不中听

一看这表情,李定安就明白了这位比之前卖碗的那位还外行,才第一个你就怀疑了,后面的怎么招架

当然,也有可能是受了传言的影响连专家都被抓了,他鉴定过的东西有点问题,很正常

正狐疑着,第二位也来了,这次换了个比较老相的,约摸五十出头。

同样的,手法很专业,派头和架势不比会场内的那些专家差。

看了七八分钟,他先摇头,又叹气“冻过,又炸过”

就说了五个字,然后起身就走,头都不带回一下的。

大哥急了,伸手去抓袖子,但人已经走出去了五六步。

李定安看的牙痒痒的这伙人摆明提前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