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估计,八万的价格基本不会留在最后,如果真没卖掉,上拍之前他就会出手。
可能赚不了多少,也就两三万,但苍蝇蚊子都是肉。
送走了字画藏友,那位“水晶杯”也被请了出去,其他专家那里相对热闹,李定安这里依旧稍嫌冷清,不算两位国宝帮,他也就正儿八经的鉴定了一样东西。
他也不急,左瞅瞅,右看看,想着还有没有什么乐子看。
正左顾右盼,面前又坐下了一位。
手里端着一个贴着麻纹纸的方盒,约摸十来公分,放下盒子,他又打开盖子,李定安的眼睛稍稍一亮。
里面同样放着一只盒子,不过是圆的,口径也就七八公分,约三公分厚。盖髹朱漆雕花,主图是一株荷花,中间是水浪波纹,底下是两条金鱼。
立壁雕的是方雷纹,漆层很厚,再打开盒盖,里面及底髹黑漆,同样很厚。
大致瞅了瞅,李定安心里就有了底,又拿起来闻了闻,鼻子里飘来一股檀木特有的香味。
“好东西”
李定安点点头,又放下了盒子,“明嘉靖后的朱漆脂粉圆盒”
“啊”
这位听到是明朝的,反倒有点不高兴,“您再仔细看看,这肯定是清朝的”
“不用看”李定安很肯定,“就是明朝的”
“不是我之前请漆雕专家赵国立老师看过,他就说是清朝的”
“那你就去找赵老师,反正在我这,这就是明朝的”
可能是看李定安的态度比较强硬,这位没吱声,收起东西站了起来,可能是想找其它专家再给看看。
旁边的网友却看不懂了“从来没听说,故意要把年份往短里说的”
“并非所有的古董都是越老越好,肯定有原因”
“小专家,你给解释解释”
“很简单”李定安点了一下桌子,“明朝尚红,大红、正红这种颜色民间老百姓就能用。但清不同,各种颜色都有明确定制,到什么级别,只能用什么色。
特别是黄红两色,明黄、正黄、大红、正红就只有四种人能用皇帝、太子、太后,皇后这只胭脂盒要是清朝的,就只能是太后或皇后的御用之物,这是什么概念
所以这东西的制式不对要是清朝的,只能是内务府所制,就必然有款。如果是太后、皇后之物,就不会雕荷花和鱼,如果是植物,只雕牡丹,如果是动物,就只雕凤或鸾鸟”
“怪不得一听是明朝的,他就不高兴这价格差了十万八千里那你又是怎么确实那玩意是嘉靖时期的”
“不是嘉靖,是嘉靖后盒盖内有锦纹,兴于嘉靖,但万历初就不用了”
“原来是这样看着年轻,倒挺渊博”
“不渊博他能坐这”
“确实有点东西来来小专家帮我看看这一件”
看他确实有两把刷子,顿时又有人从其他专家后面挪了过来。
可能主办方又放进来了一些,排队的藏友也多了起来。有许多游客转到这也停了下来。其中不乏做古玩生意的商人,以及一些艺术品公司、拍卖行的内行,以期望能从这里淘点东西。
其中也有部分看热闹,更或是本着学习态度观望的毕竟好几位专家一起鉴定的场面并不多见。
慢慢的,围观的人也越来越看,于是,有人就认出了李定安
“我去,眼花了看那位”
“谁啊好家伙,李定安”
“会不会是同名同姓”
“扯什么淡,同名同姓有长这么像的我手机就有他视频”
这位拿出手机一翻,正好就是李定安在辽省直播时的画面“看,是不是他”
可不就是一模一样,连发型都没变。
“哈他怎么敢出门”
“有什么不敢的,法治社会,谁还能把他怎么滴”
“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算了,说了你也不懂你看我的”
他嘿嘿一笑,先拿起手机,“唰唰唰”的点了两下,好像给什么人发了信息,然后从口袋里一摸“也是巧,正想着找哪位给掌掌眼,这不就碰上了么”
说着,他就排到了李定安这里,恰好前一位刚看完,抱着东西起身,他顺势就坐了下来。
“李老师,来,看看咱这一件”
话音未落,又听咚的一声,桌子上多了一件圆古隆冬的东西比鸡蛋稍小一点,非常规整,呈椭圆形,两头稍长,中间浑圆,整体布满雪花妆的斑纹,有点像是鳞片。
应该是沉积岩之类的石头,拿起来掂一掂,确实挺沉。
不会真拿一块石头来鉴定吧
但也说不准,就比如之前那几位塑料盆、树脂碗、玻璃杯,不照样拿来鉴定了
留了个心眼,李定安又仔细瞅了一下,顿时来了点兴趣“化石”
“我当然知道是化石”
这位呲着牙,笑得颇为古怪,“我就是想让李老师看看,这是什么化石”
能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