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对什么呀对?(2 / 3)

她拘谨的坐了下来,又拉开包,取出一只约摸巴掌大小的盒子“谢专家,这东西您给看一看”

“好”谢原平接过东西,“哪来的”

“捡的”

“您这运气不错”

随意调侃着,谢原平打开了盒子,慢慢的,脸上就浮起了玩味的笑“还真是捡的”

反正也是闲着,李定安歪着头瞅了瞅是一枚玉石印章,顶钮是一只卧狮,底下四四方方。印不小,高大概有六公分,底印约有三公分方圆。

也是巧,绿色质地,碧玉。

只是一眼,谢原平就摇了摇头,然后拿出了印,当看到印文时,他“哈”的就笑出了声。

李定安就在旁边,看的也很清楚,当看到阴刻楷体的“曾文正印”四个字时,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古怪。

好家伙,曾国藩的印,而且刻的还是“曾文正”

正暗暗好笑,谢原平就把印和盒子往前一推“假的”

“专家您都没仔细看,就说是假的”

“不用看,就是假的”

谢原平没一丁点客气,“下一位”

大妈有点不乐意,但估计也知道点什么,不情不愿的收起东西,又站了起来。

然后,她就看到了正咧着个嘴在旁边看热闹的李定安。

大妈先是一板脸,然后眼珠一转,又顺势坐到了他面前。

他顿时就笑不出来了不是,您是觉得我年轻好哄对不对

“小伙子,您给看看”大妈把东西往前一推,还讨好的笑了一下,“虽然是捡的,但请行家看过,说是真正的好东西”

李定安都懒得看“阿姨,这印是假的,不对的地方太多银、铜为印,金、玉为玺,既便是清代,也只有皇帝才会用玉石刻章。石质的私印虽然也有,但只能用寿山石、鸡血石

文为飞禽,武为走兽清代四品武官的兵符印章倒是狮印,但是铜制,而且绝没有这么大文正是曾国藩死后皇帝赐给的谥号,不可能用来刻章,哪怕是用来赔葬的私印”

“还有,材质也不对,这是青海碧玉,说准确点这是芒崖碧玉,2000年左右才面世更关键的是,这是后做旧的”

李定安稍一顿,又拿起印章闻了闻,笑的更古怪了“好像就是从你摊上那口锅里炸出来的”

大妈愣了一下,然后脸一胯,拿起东西就走,还边走边嘟囊“什么破专家”

四周排队的藏友“轰”的笑了起来。

也有人不解,凑到李定安的桌子前“小伙子刚什么意思,这印是炸的”

李定安点点头“对,先冷冻,后油炸典型的仿古玉做旧手法。”

“但怎么又说她摊上那口锅”

“噢你离得远,没闻出来这位大妈身上油烟味和酱料味挺重,十有八九是卖炸串的”

“真的假的”

“估计是真的,没看骂骂咧咧的就走了”

“嗨哟,这都能闻得出来小伙子属啥的”

“甭管他属啥的,看来是有点真东西的”

“废话,没点本事能坐到这儿”

旁边的人一想还真就是这个理。

都没上手,就能看出制式不对、材质不对,印文也不对,还是后做旧的,说明眼力确实高,但放在这里,好像不是特别的难。

比如刚才的谢原平,也只是瞅了一眼就坦言,这印是假的,说明这些他也看出来了。

也由此说明,这位年轻的有点过分的专家,可能并不比谢原平差。

这么想着,顿时就有人从其他队伍后面挪了过来,坐到了李定安对面。

看到这位手里抱着的东西,导播眼睛一亮,给摄像师使了个眼色。

摄像师微微一点头放心,拍着呢

箱子比较大,但好像不是很重,至少这位抱在怀里并不是很吃力,放在桌子上的时候动静也不大。

大爷大概六十出头,穿的挺整齐,头发也梳的一丝不苟,小心翼翼的把东西放在桌子上,又特地瞅了瞅台签。

“李定安,这名字有点熟”

“是吧”李定安笑吟吟的,“估计您在哪里见过同名同姓的”

大爷想了想“有可能”

其实认不出来很正常,虽然辽省的事情闹的比较大,但影响最大的只是古玩界和鉴定界,最多再加上一个文博界。

社会中引起的轰动也挺大,还上了热搜,但并非人人都看新闻,就比如刚才的那位大妈炸串赚钱都来不及,谁有功夫看那玩意

像这位大爷,对李定安这个名字有印像,就说明经常看视频,刷抖音,在同龄人中已经算是很时髦了

他点点头,煞有架势的打开箱子“小伙子,你给好好看看,绝对的好东西宣德炉”

什么玩意

霎时,李定安就睁大了眼睛,盯着大爷从箱子里抱出来的东西。

别说,乍一看还真有点像撇口、腆腹、圈足,整体像只大钵。而且紫中带黑,黑中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