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差距这么大?(2 / 3)

由当地博物馆馆藏,没什么价值和仿品则举办公益性拍卖。

因为假的太明显,专家们一致认定这枚扳指是后做旧的现代工艺品,而且仪器检测结果也是仿品,自然而然的就上了拍,价格还贼低五百块。

也是巧,谢原平和朱训也去参拍,第一眼看到这东西时,也觉得一眼假。但结合盗墓案的公开信息,他们就留了个心眼,把这东西拍了回来,然后又请了几个要好的专家着重研究了一下。

再之后,他们才发现这玩意竟然这么稀罕,入了两次土,而且间隔足足上千年,甚至还是正儿八经的唐玉,更是清代亲王的随身之物。

来历之复杂,过程之曲折,堪称世间仅见,价值自然就高的离谱。可惜是生坑货,交易是想都别想,也就只能自个把玩。

包括现在,李定安真要举报,没不没收只是其次,也不至于被追究什么责任,关键是后续影响好歹也是省级的文物局和博物馆,却被他俩当猴一样耍

他们又不是李定安,头那么铁

所以,谢原平的速度才那么快,朱训愣了好久,又眨巴了一下眼睛“李同学,你看错了吧”

就差一点用系统了,怎么可能看错

“有可能”

李定安大有深意的笑了笑,“要不,我再看一看”

看个屁,那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两位专家面面厮觑,对视了一眼后,又猛的回过了味人家这是主动给他们台阶下呢,不然不会前后矛盾之前还那么肯定,这会儿却又说的模棱两可

松了一口气,谢原平伸出了手“都说闻名不如见面,就想着认识认识李老师别见笑”

朱训也连忙解释“对绝对没其他意思”

当然知道这两位没恶意,不然也不会拿这样的东西出来给他看,李定安理解的笑了笑“两位老师客气,以后多交流”

他也再不提扳指的事情,就像从来没见过,谢原平和朱训也算是彻底放下心,心中还在想这位也不像传闻中的那么不通人情世故嘛

花花轿子人抬人,感觉距离拉近了不少,李定安又趁机问了一下文博会鉴宝活动的事情,两位专家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高胜东不胜唏嘘看,才几分钟的时间,就从李同学,变成了李老师

所以说,有本事的人,到哪里都会受到尊重

三人聊的很投机,高胜东也听的很认真,压根就没注意台上的领导都讲了些什么,座谈会又进行到了哪一项。

当有人喊了好几遍“朱老师”,他们才发现,已经到了专家发言环节领导就展会期间鉴宝活动形式及程序、细节等问题,现场征询专家们的意见。气氛很热烈,大家讨论的很认真,就剩他们俩没讲话。

再一瞅,两个人竟然躲在接待室的角落里,和一位一看就是学生的年轻人正聊的忘乎所以,领导秘书连叫了两遍他们才回过神。

这是谁,是这两位中的哪一位的亲戚家的小孩吗

但也不能在这聊天吧

秘书暗暗腹诽,清了清嗓子,正准备提醒朱训和谢原平发言,第一排的专家眯眼往后瞅了瞅,又问着旁边的吴湘“吴教授,那是李定安吧”

吴教授淡然的点了点头“对”

两人的声音都不大,但足够身边的人听清楚,下意识的,周围的五六位全都回过了头。

再一看,可不就是李定安

李定安再矜持,也不能当没看见,当即站了起来,笑了笑,又欠了欠腰“各位老师好”

专家们顿时就乐了还挺有礼貌

秘书稍微有点懵,感觉对李定安这个名字有点印象,一时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看到过或是听到过。

领导也有些好奇这不就是刚才在宋元系教研室看到的,资料介绍中负责项目的那个学生吗

丁院长适时的解释了一下,秘书突然就想了起来上周,文物局联合各部门,就文博会筹备会议上,有宣传部门提过

因为辽省打假和沈阳故宫事件,古玩行业的公信力严重下滑。相应的,此次的文博会受到的关注也是空前的高,无形中给宣传工作带来了不少阻碍,增添了不少难度。

当时领导还有点不悦,当场批评了宣传部门的负责人有阻碍就不干工作了

下来后,秘书搜了一下,很是感慨了一番,后来因为太忙,就渐渐的把这件事情忘到了脑勺后,也就对李定安这个名字稍有点印象。

这会再一提,瞬间就明白了,这些专家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一副神情在古玩界,这位绝对属于明星人物,先不管名声是好的还是坏的,在社会大众中的知名度比在场的这些专家加起来都要高。

关键还是个刺头,而且看样子,京大的专家名单中肯定是有这位的顿时间,秘书就有些头大,下意识的往旁边瞄了瞄。

领导估计也想了起来,但不知道为什么,竟若有所思的笑了笑“形像挺不错”

什么意思这应该是夸奖吧

李定安还在琢磨,领导却转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