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被双开,还被判了刑。好像又过了半年还是一年,就自杀了。
不过李定安还真不知道镜瓷项目是他申请立项并负责的,而且还涉及学术造假和利益输送。
怪不得找不到相关文件,十有八九是当初办案的时候被有关部门搜走了
除了项目申报文件,还有部委纪监委的双开通告、法院的判决文书,以及之后他自杀的案情通报。
除此外,还有几篇论文,全是古瓷保护与修复相关,李定安还在上面找到了陈叔才和马献明的名字。
陈叔才是其中一篇的第二作者,马献明则排最后中间还夹着三个名字,所以纯属是打酱油。
再看内容浅论变色釉瓷的光学原理。
看似是浅论,其实题目很大,内容包括各种釉瓷的基釉构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具体成份及着色比例。
以及工艺处理、不同温度下的物理并化学变化,及成品在不同光源下的呈色。
而论文最后,又提到了变色釉的反射李定安一眼就知道,这已经涉及到镜瓷的成项了。
不过只是浅浅的推导了一下,都还没有形成成体系的理论。
再看时间也能对得上,就是镜瓷项目申报的前几个月应该就是这之后,林子良申请的课题。
可惜,研究了三年,不但没研究出个结果来,连人都没了。
暗暗感慨着,李定安又往后翻。越往后时间越早,最早的一篇据今已有十六年,应该是林子良刚到故宫时写的。
当看到具体内容时,他不由的眯起了眼睛古瓷釉面修复之三,弱酸洗碱釉,弱碱洗酸釉
普通的学者乍一看,这是什么鬼理论,你这是修复还是破坏
这么反着来,再好的东西也能洗成一团浆糊。
但李定安前两天才研究过完全可行,不过还要加其他东西,比如弱酸还要加小苏打再中和一下,洗过后立即要用核桃油保色。
换种说法,缉私局的那只青花盘,就是用这种方法做旧的。
好家伙,那伙人十有八九就是从这里学到的,问题是别说国博,即便是林子良任职过所长的故宫,竟然也没有相关的成熟技术
吕本之肯定不知道,等他调到故宫,已经是七年之后了。
马献明应该知道一点,即便他不知道,他老师陈叔才给林子良做过好长一段时间的副手,想必了解过。
李定安想了想,直接打了过去。
“林所长的酸碱瓷釉修复技术我当然知道不是没人用,而是不完善,压根用不了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林所长做实验的时候,泡费了的实验瓷整车整车的往外拉”
李定安又试探着问“他就没试着往里添点东西”
“怎么没试过各种矿物盐,各种氧化金属,以及各种动植物油但要么是配出来的药液不起作用,要么是腐蚀度太强所以,最后就放弃了”
加盐加碱加油啧啧,就差一步而已,怎么就放弃了
“那镜光瓷呢”
“倒是有点成果但之后的事情你应该也听说了刚有点头绪,他就出事了”
“嗯,那怎么没有相关的档案和学术资料”
“废话,他出事就是因为这个涉嫌向国外出售核心科研成果,有关部门当然要收缴封存所有的资料,包括已发表的论文也全部撤刊
后面倒是还给了部里,不过部里没给故宫,而是给了轻工业陶瓷研究院和江西古瓷艺术中心这才有了复原的天目盏技术,以及汉光瓷”
我去就说仿古杯的有些技术和工艺怎么和那两样东西那么像
惊诧之余,李定安也算是明白了,走私犯的这些技术是从哪来的林子良当初卖出去的。
但天目盏和汉光瓷的专利技术,李定安又不是没了解过,与他箱子里的这只杯子比,已经不止是天壤之别,而是南辕北辙。
就挺诡异
“行,麻烦了”
“等会听说你去沪上相亲了,哪一个”
“我相你妹”
李定安“啪”一下挂断了电话,又叹了一口气。
看来正规途径是别想了看看现有的研究成果天目盏好歹还沾点边,而汉光瓷压根和镜瓷杯就不是一回事。不但不能借鉴,而且最好是看都不要看,不然十有八九得被带到沟里
如今就只能祈祷运气爆棚,也不需要多,类似镜光杯的物件再有个七八件,再加上系统这个大杀器,应该够他反推出关键的信息点。
然后,再推导完整的工艺链自然是手到擒来
脑子里转着乱七八糟的念头,不知不觉就到了五点半。
“当当李老李老板,醒了吧”
“哦,醒了”
李定安搓了一把脸,拉开了门,“走吧”
郑万九忙点头“好”
出了酒店,上了出租车又往前开了一段,李定安就开始瞅后视镜。
之前很正常,但过了两个路口之后,就有辆黑色的私家车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