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蒙古瓷只能提鞋(3 / 4)

么可能

就李定安的知识储备量你当国博和故宫的研究员真就那么谦虚,见谁都叫老师

包括他这口才就连国博最能说,最能扯淡的马献明都经常被他怼的一愣一愣。

所以,吴湘一点都不担心

吴湘懒洋洋的往后一靠“砸了就砸了放心讲你的”

“那好吧”

李定安叹了口气光是一个蒙古瓷,就可以从“民族文化”、“民族历史”、“中西方艺术融合”、“珐琅彩与浮雕瓷”等方面延伸出十多个课题。有了第一次,肯定就有第二次,以及n多次。

所以说,他这个“老师”,看来是要名符其实了

西交民巷离故宫就只有两公里,转着念头的功夫,车就到了。

十数位文保员和研究人员严整以待,没几分钟,就将车里的东西一搬而空,全送到了研保中心。

前期的工作高胜东和舒静好已做了大半,剩下的就是录档,工作人员有条不紊。

“李老师,是御瓷对吧”马献明双眼放光,“要不先让我瞅瞅”

李定安点头“可以”

他也想看看,如果不靠系统,自己和权威的学者之间是不是还有差距,差距又是多大。

马献明兴奋的搓了搓手,来到了长案前。

瓷器不多,不到二十件,而相应的,每一件的特征都很明显。

“这是汉陶”

“这是明代的瓷州窑”

“这是清代定窑”

“嘿还有吉州窑”

一件一件的看了过去,也就十来分钟,马献明就排除了其中的大部分。最后,就只剩两只晚清御窑粉彩瓶,和那两只青花碗。

“储秀宫的款说不定就是慈禧御用”

算是精品,但对故宫来说,早研究透了,所以肯定不是这两件

马献明再次排除,最后瞅了一圈。

好像就剩这两只没款的青花碗了

所有人的眼睛都是一亮看来就是这个了。

因为已经排除掉了所有的不可能

在众人注视下,马献明拿起了其中一只“嗨,西洋画法”

“还是釉上青花有点像釉上画珐琅的工艺”

“浮雕瓷,还是浅浮雕倒是少见

浅浮雕

高胜东听的有点懵,说实话,他是真的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凡提到浮雕瓷,指的就是高浮雕。

心中疑惑,他刚准备问,却被李定安轻轻的捅了一下。

他不知道,不代表没有,更不代表京大没有覆盖到相关的知识面。

只是因为这玩意绝了迹,连相关的工艺、记载也一同消失,所以资料中只是像征性的提了一句,学校基本上不会讲授。

所以,问是绝对不能问的,不然就等于自揭其短。

高胜东猝然醒悟,只觉脸上发烧怪不得这两碗并非常见的浮雕瓷的胎刻工艺

亏自己当初还告诉舒静好仿的不伦不类

吴湘则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怎么这么亮,感觉像是用了钛白但是这颜色,又不太像嗯这颜色不对,从来没见过”

马献明喃喃自语,皱着眉头苦苦思索。

肯定是这东西,因为其它的都和“国宝”两个字沾不上边,但不知道是不是喝了酒的缘故,感觉就隔了那么一层窗户纸,却怎么都捅不破

想了好久,他陡然一叹“吴教授,吕院长,要不你们也看一眼”

吕本之摇了摇头,吴湘也摇了摇头。

因为李定安电话里提过,他们早就知道答案。

刚才运进来的时候,他们又着重看过没错,就是那东西。

当然,这是以果推因,所以才简单。说直白一点,确实只隔了一层窗户纸,但问题是,得有人提前扎个眼儿。不然就像马献明这样,打死都像不到那一方面。

“我反正尽力了”

马献明挠着脑门“那李老师,这到底是什么”

“马所,你是喝酒了,所以思维和记忆受到了影响”李定安笑着提醒,“这不是钛白釉”

我当然知道这不是钛白釉,钛白只是白,却不会像这样亮晶晶,感觉像添了珍珠粉似的

嗯,珍珠粉

马献明猝然一愣,猛的把碗举了起来,稍一顿,又是一个激灵“哎哟珍珠釉”

围观的研究员精神一振,全围了上来“珍珠釉岂不就是一品青花”

“就是那东西,又叫六合同春”

“我去,这是圆明青花不是失传了吗”

“史载当年八国联军进京,一把火全给烧光了这两只是从哪冒出来的”

“估计之前就流传出来的,估计世上就这两只所以才是国宝,才是稀世之珍”

“但看着不像你看,这上面没珍珠粒”

何安邦也愣了,一个箭步跳了过来,抱起了另一只。

“真的是圆明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