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繁体字。
关德海拿起来翻开,围观的人就知道了,是民国时期手抄的三侠五义。
规整的簪花小楷,再看留款叶菁
好像没听过
能让李定安藏那么严实,肯定是好东西,因此关德海看的很是认真,几乎是一页一页的翻,也包括插图。
但翻完了整本书,足足一百多页,他也没看出这里面有什么值得李定安重视的东西。
字还行,画也还行,就是画的稍嫌潦草了些。
他看完后又想了想,确实对这个“叶菁”没什么印象,就准备问问李定安。
刚要开口,他旁边的一位伸出了手“关老师,能不能让我瞅瞅”
“哦不好意思刘老师”关德海歉意的笑了笑,把书递过去,又给李定安介绍着,“这位是文遗院的刘研究员,也是字画类专家”
文遗院
全名应该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前身是“文物研究院”,属文物局直属机购。
上一个被评定为“年度考古新发现”的项目,就是他们开发的,所以这两天经常听国博和故宫的老师念叨。
两人没吱声,又问了声好,刘竟成只是点了点头,专心致志的看起了书哦不,插图。
瞄了一眼,李定安就明白了,专业的果然是专业的,说真心话,这位的鉴赏水平可能要比关德海高那么一丝丝。
不看关德海依旧苦苦思索,眼中却尽是迷芒
看了快十分钟,他若无其事的抬起了头,笑眯眯的“小李是吧,这书你出不出”
李定安很肯定的点头“出”
“多少钱”
李定安想了想“二十万”
二十万
围观的人很是不解。
虽然是晚清的手抄本,但并非名家手抄,值个千儿八百的顶天了。
但这小伙子张嘴就是二十万
刘竟成却是狂喜才二十万
太便宜了
他琢磨着再杀杀价,但话还没出口,李定安又笑吟吟的吐了几个字“一页二十万”
二十万,穷疯了吧
这书少些也有一百五六十页,难不成值三千多万
舒静好也瞪大了眼睛他之前才说过,值两三百万,这一转眼,就翻了一倍还多
刘竟成则是心里一咯噔一页就敢要二十万
所以,他说的不是书页,而是插图。简而言之,这小伙子是知道这里面的玄机的
他想了想,扶了扶眼镜“你知道”
“知道”
“哪里”
“这里”
李定安翻开封面,指着第一张插图,“这上面虽然是楷体,但明显仿的魏碑,而根据史料记载,他这段时间确实是在苦练魏碑。还有这画是不是很是简约,还很是潦草他后期的字,全是这种风格”
“哈哈走眼了”
刘竟成突然笑了一声,又站了起来,郑重其事的伸出了右手,“惭愧,刘竟成”
李定安笑了笑,也站了起来“刘老师客气,李定安”
心里却不由的感慨有修养的人果然不一样
眼睁睁的看着大漏没捡到,这位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失望。还直呼走眼、惭愧
换任志荣和香港的曲胖子,早急眼了
旁边的人都有些懵圈这两人打的是什么哑谜
而且刘老师怎么就这么正式,突然间对这小伙子就这么尊敬了
反应再慢的人也琢磨过味来了真就一页值二十万
关德海精神一振,拿起放大镜,又蒙头看了起来。
年轻的时候仿的是魏碑再看时间,光绪二十四年。
后期的字很简约,很潦草,意思就是主工草书
再看地点商州
那个时间在商州的书法大家,又是青年时期,好像就只有于佑任
一道灵光闪过,关德海恍然大悟“于佑任”
“什么,于佑任的手抄本”
“不是字不对,就是字,但指的是插图上的字”
“于佑任也画画”
“画,不过极少,传世的就那么三四幅。”
“我去但这本书里,好像有三四十幅吧,全是他画的”
“八成是不然怎么会说一页二十万”
众人齐齐的一扭头,先看了看李定安,又看了看刘竟成。
两人的动作的出奇的一致点头。
“嘶”四周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吃惊于传世的画作极少的于佑任,竟然还有几十幅作品遗流于世
整整三十多幅,完全可以重装成一本画册,如果上拍,七八百万轻轻松松。
更吃惊于,这小伙子才二十出头,眼光竟然这么毒
至少,比关德海要高上那么一点吧
要知道,关德海并非什么籍籍无名之辈,而是上过京城电视台的鉴宝栏目的
再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