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枭雄本质,猜忌同族
以天子降诏这种方式,轻易夺取江夏,让周琦颇感意外。
他想到了李儒的才能,有心结交一番,也好等到董卓兵败身死以后,能够将其收入麾下。
别看周琦现在有了戏志才辅佐。
可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张,未来极有可能会面临多面交战的情况,戏志才肯定分身乏术。
更何况。
戏志才虽然擅谋,终究出身不好,对于世家大族缺乏足够的了解。
与之相比,在对付世家大族这方面,李儒反而会是一柄最锋利的利刃。
特别是吸收了董卓兵败身死的教训,李儒对于世家大族的防范以及仇恨,必会变得更深。
荆、扬两州,士族林立。
周琦初期或许还要仰仗这些世家大族,等到羽翼已丰,能够彻底站稳跟脚之际,可就好好说了。
李儒这种人才,正是周琦所急需,所以才想着提前与之结交。
周琦先写了一封书信交给使者,托其将带给李儒,信中毫不掩饰对于李儒的拉拢之意。
周琦甚至直言“先生若有朝一日无处可去,请来扬州寻我,吾必不负先生。”
哪怕周琦明知,这封书信不可能招募到李儒,却仍旧这么做了。
他相信。
等到董卓兵败身亡,李儒如走投无路之际,再想到这封书信,有极大可能会来投奔自己。
就好比当初招募许褚、贾诩。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并非周琦认不清自己,而是为了以后铺路。
许褚已经成为周琦忠实的属下。
至于贾诩,经历过起起伏伏以后,早晚亦为囊中之物也。
却说黄祖被迫交出印绶以后,不堪受辱,愤然离去。
周琦虽极力挽留,黄祖仍旧选择离去,也让周琦颇感无奈。
黄祖既走。
周琦当即表周承为江夏郡郡都尉,周泰为折冲校尉,周瑾为横江校尉,并且请求使者将表文带给董卓。
郡都尉秩比两千石,作为统率一郡的武官,周琦自然无权随意任命。
除非到了天下大乱,诸侯根本不将天子放在眼中之际,才会胡乱给自己属下册封官职。
周琦现在还是忠君爱国的人设,虽然也能自己任命,却仍旧上表雒阳,如此也不至于落人话柄。
至于折冲校尉以及横江校尉,却是杂号校尉。
本来在此之前,校尉这个官职含金量极高,几乎每一位校尉都秩比两千石,而且手握实权。
可是如今,朝廷威严尽丧,诸侯为了拉拢人心,胡乱册封官职,也让校尉开始烂大街。
周泰作为周琦同族,而且自身武艺、才能都非同凡响,这才得到了破格提拔。
周瑾自不用说,不仅与庐江周氏颇有渊源,而且是戏志才亲戚,还跟随了周琦许久,精通水性,忠诚可靠。
江夏水网密布。
周琦之所以任命周泰为折冲校尉,就是准备让周泰在江夏建立水军。
至于表周瑾为横江校尉,也是打算令其在扬州也组建一支水军。
周琦相信,如果董卓识趣,必不会刻意刁难。
新任江夏郡守周旌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过来此地赴任,周承已经开始挑起了大旗。
周承虽说才能略微逊色,却是周琦同村同族,此前家贫,就连家中田地都是老啬夫所赠送,几乎不收田租。
周啬夫此举,也是为了照顾族中晚辈。
周承倒也颇有豪勇之气,得知老啬夫为民请命死于国相府前,周琦却不打算为祖父报仇,第一个站出来怒斥周琦苟且贪生,随后愤然离去。
随后,周承更是始终跟在周琦身旁,每日任劳任怨,不居功,也不抱怨。
他战功不如典韦、许褚显赫,才能不如周湛、周瑾出众,心思不如陈文敏捷,却好在稳重、忠诚。
苟富贵,勿相忘。
这些年周承不仅勤练武艺,还每日学习不辍,苦读兵书战策,哪怕算不得十分优秀的人才,却也可堪一用。
才能不够,可以学习弥补,也可以找人辅佐。
性格不好,忠诚度不够,反而是最致命的问题。
就好比原本历史上的黄祖,算得上是屡战屡败,却胜在稳重,虽有败绩却不至于大败,每次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历史上的夏侯惇,差不多也是如此,被誉为常败将军,几乎算得上是曹操手下最器重的第一大将。
夏侯惇勇武不及典韦、许褚,统兵不如徐晃、张辽,治军不如于禁、乐进,为何能得如此器重
不为别的,只因夏侯氏与曹氏关系密切。
有说曹操父亲本来出身夏侯氏,后来过继给了曹腾;有称曹氏与夏侯氏时代联姻,两族之间血脉交融,不分彼此。
无论是哪种原因,都足以说明曹操与夏侯惇关系十分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