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士族林立,势力强盛。
周琦如果不想如同历史上的孙权那般,始终被扬州世家所掣肘,以致终其一生都打不下合肥,就必须未雨绸缪,早做打算。
其实不仅仅是孙权,历史上的刘表入荆州以后,也是受到本地世家掣肘,要看人脸色行事。
这些世家守成有余,进取却稍显不足,而且忠诚度堪忧。
一旦外敌强大,这些世家首先想到的不是为主君分忧,而是想着劝说主君投降,好保全自己的家族。
故此,扬州本地士族可用,却不可倚为心腹。
在对付本地世家大族这方面,益州牧刘焉的手段就非常高明。
刘焉可不像刘表那般单骑入荆州,而是带着南阳、三辅一带数万户流民,以及许多前往益州躲避战祸的士族前往。
数万户流民,平均每户四到五人,至少就有数万人,多则十几万,并且用他们组建成了东州军,这才能够让刘焉压制住益州本土势力,掌控益州。
自刘焉开始,哪怕到了刘备入蜀,益州本土士人都没有什么话语权,反而处处受东州人氏的压制。
周琦打算借鉴刘焉的做法,从自己的故乡沛国征召大量人口进入扬州,充实到扬州各个郡县,然后扶持这些沛国的迁徙者,让他们与本地士人相抗衡。
不仅如此,周琦等到中原战乱四起之时,也会大肆征召流民以及外来士人。
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再加上周琦的刻意扶持,才有可能将扬州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些外来之人想要在扬州站稳跟脚,就必须依附于周琦,否则肯定会被当地世家大族吃的骨头都不剩下。
如此一来,周琦就会拥有大批忠于自己的属下。
这些来自中原之地的属下,与只想守住自己一亩三分地、没有丝毫进取心的本地世家大族不同,他们背井离乡,也想有朝一日能够打回自己的老家,荣归故里。
日后若是发动北伐战争,这些人就会是坚定的主战派。
历史上孙权麾下就是如此。
本地士人大多主张投降曹操,反而是程普、黄盖这些外来将领,纷纷请战,想要与曹操决一死战。
许氏家大业大,如果有了周琦的扶持,未来必然能够雄踞一郡之地。
哪怕他们底蕴比不上世家大族,却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本地世家大族也不敢轻易得罪。
不仅仅是许氏。
周琦还打算将沛国周氏也迁到扬州,以沛国周氏的传承底蕴,再加上周琦的出身以及扶持,让沛国周氏成为扬州第一大族,乃是早晚之事。
有了沛国周氏作为最坚实的后盾,再加上庐江周氏,周琦就能摆脱历史上孙权处处遭受掣肘的局面。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理论上。
实际行动中想要做到这些,必然会困难重重,但周琦手握兵权,而且还有三万外地兵马。
谁敢反对,就等着被灭族吧。
周琦也打算,花费巨大代价将这三万兵马全都留在扬州,甚至把他们的家眷以及宗族都接过来。
如此一来,扬州也就相当于多了三万户完全忠于周琦的属下。
三万户,总人口或许就高达十数万。
有了这些外来人口的涌入,必然会将扬州现有的秩序冲得七零八落。
周琦自己,就可以施展雷霆手段,重开扬州新秩序。
辞别许定、许褚以后,周琦继续往故乡相县而去。
在抵达相县之时,沛国相袁忠率领沛国大小官吏,皆出城二十里相迎。
袁忠亦出身汝南袁氏,乃世家子弟,按理来讲与袁绍、袁术同辈,不过其年龄却与袁逢、袁隗相差无几。
两支虽都属同族,血缘关系却已经相对较为淡薄。
饶是如此,袁忠仍旧吃到了四世三公袁氏的红利,能够轻轻松松担任两千石沛国相的官职。
袁忠倒也并非无名之辈,曾与好友范滂因党锢之祸被捕入狱,接受严刑拷打。
牢狱里面环境较差,许多被捕的士人,因为娇生惯养的缘故,患病者不知几何。
袁忠、范滂为了保护那些患病的士人,争相在前面接受刑罚。
两人也因此名声大噪,在士人之间颇受尊崇。
不过也正是因为袁忠被打上了党人的标签,当初朝廷对于党人五族之内都要牵连,袁隗等人才刻意与之疏远。
自从黄巾起义汉灵帝大赦党人以后,袁忠的罪行也被赦免,依仗着自己的名望,以及袁氏在朝中的权势,很快就青云直上,成为一方大员。
饶是如此,袁忠与袁隗等人,也走的也并不近。
如今周琦击破凉州叛军,威逼董卓,奉天子遗诏带走陈留王,名声无比显赫,已经被攀升至巅峰。
沛国相县又属于周琦故乡,车骑将军现在衣锦还乡,使得相县上下无不欢欣鼓舞、翘首以待。
周琦在相县之威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