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雒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何进得表,出示大臣。
侍御史郑泰谏曰“董卓虎狼之辈,性格残忍,狼子野心。若倚重其为朝廷除贼,反而会令其野心膨胀,危害社稷。”
“将军贵为外戚,乃辅政大臣,当自行决断,诛杀中官,实不宜以董卓为援。”
“且吾尝闻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将军大张旗鼓召董卓等人入京,必然泄露消息,十常侍岂会坐以待毙”
“诛杀宦官当施以雷霆之势,不宜继续拖延,否则窦武便是前车之鉴。”
卢植亦谏曰“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不如止之勿来,免致生乱。”
何进不听,郑泰、卢植皆弃官而去,朝廷大臣去者大半。
何进见状,不由后悔,当即派谏议大夫种劭劝阻董卓进京。
种劭在黾池见到董卓,要求其返回河东郡去讨伐流亡匈奴单于于夫罗,董卓怀疑雒阳有变,不从,领兵进入河南尹。
种劭怒不可遏,手持诏书大声斥责,弄得军中人尽皆知,将官皆向董卓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今汉室威信尚在,这些将校可不敢无诏入京。
董卓无奈,只得领兵撤回距离雒阳二十里的夕阳亭。
张让等知外兵到,共议曰“此何进之谋也,我等不先下手,皆灭族矣。”
张让等人乃先伏刀斧手于长乐宫嘉德门内,入告何太后曰“今大将军矫诏召外兵至京师,欲灭臣等,望娘娘垂怜赐救。”
后曰“汝等可诣大将军府谢罪。”
让曰“若到大将军府,骨肉齑粉矣。望太后宣大将军入宫,谕止之。如其不从,臣等只就娘娘前请死。”
太后乃降诏宣进。
何进得诏便欲入宫,主簿陈琳谏曰“太后此诏,必是十常侍之谋。切不可去,去必有祸。”
何进曰“太后诏我,有何祸事”
袁绍曰“今谋已泄,事已露,将军尚欲入宫耶”
曹操见劝不动何进,当即建议道“先召十常侍出,然后可入。”
何进笑道“此小儿之见也。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
袁绍再劝“公必欲去,我等引甲士护从,以防不测。”
于是袁绍、曹操各选精兵五百,命袁绍之弟袁术领之。袁术全身披挂,引兵布列青琐门外,袁绍与曹操带剑护送何进至长乐宫前。
黄门传懿旨云“太后特宣大将军,余人不许进入。”
于是乎,袁绍、曹操等人都被挡在了宫门外。
何进昂然直入,至嘉德殿门,张让、段珪迎出,左右围住。
张让厉声责喝问“董后何罪,妄以鸩死国母丧葬,托疾不出。汝本屠沽小辈,我等荐之天子,以致荣贵;不思报效,欲相谋害,汝言我等甚浊,其清者是谁”
何进慌急,欲寻出路,宫门尽闭。伏甲齐出,将何进砍为两段。
张让等人既杀何进,袁绍久不见进出,乃于宫门外大叫曰“请将军上车。”
张让等将何进首级从墙上掷出,宣谕曰“何进谋反,已伏诛矣。其余胁从,尽皆赦宥。”
袁绍闻言心中骇然,知晓若今日不能除掉张让等人,日后必然又是宦官当政,暗无天日,袁氏也会遭到报复。
念及于此,袁绍当即心中一横,厉声大呼“阉官谋杀大将军,诛恶党者前来助战”
何进部将吴匡得知消息,便于青琐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引兵突入宫庭,但见阉官,不论大小,尽皆杀之。
袁绍、曹操斩关入内,赵忠、程旷、夏恽、郭胜被剁为肉泥。
宫中火焰冲天。
张让等二十余人,将太后及新帝并陈留王劫去内省,从后道走北宫。
时卢植弃官未去,见宫中事变,擐甲持戈,立于阁下。遥见段珪拥逼何后过来,植大呼曰“段珪逆贼,安敢劫太后”
段珪回身便走,太后从窗中跳出,植急救得免。
吴匡杀入内庭,见何苗亦提剑出。
吴匡大呼“何苗勾结宦官,同谋害兄,当共杀之”
众人俱曰“愿斩谋兄之贼”
何苗欲走,四面围定,砍为齑粉。
袁绍复令军士分头来杀十常侍家属,不分大小,尽数诛绝,多有无须者误被杀死。
曹操一面救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权摄大事,一面遣兵追袭张让等,寻觅少帝。
且说张让、段珪劫持少帝及陈留王,连夜奔走至小平津,六玺不自随,公卿无得从者,唯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夜至河上。
闵贡厉声质责张让等人“今不速死,吾将杀汝“
乃手剑连斩数人。
张让等人惶怖,叉手再拜,悲哭辞曰“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