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1 / 2)

阿莞 予方 3207 字 10个月前

,乐部和声署设中和韶乐于太和殿檐下两旁,设丹陛大乐于太和门内两旁,各位王爷皇子按辈分在丹陛上,文武各官在丹墀内,皆身穿朝服,按品级排位,诸贡士穿公服,按名次排立在文武各官东西班次之后。

礼部鸿胪寺官在太和内东旁设了黄案,叶太傅捧黄榜置于黄案之上,而后,奏请皇帝出宫到金銮殿上座,百官行三跪九叩之礼。

皇帝坐在龙椅上,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势,底下的众皇子们表面平静,却很想知道究竟谁才是新科状元。

昨日殿试之后,许多人都在猜测,赵言钰那一番话必然得罪许多人,皇帝可能会为了向某些人表明态度,而要放弃赵言钰这样的人才。

鸿胪寺官已经开始宣读圣旨,“永历十二年,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第一名,锦州人氏,赵言钰”

赵言钰这位新科状元出班就御道左跪。

这就是皇帝的意思,也是皇帝表明的态度。

自从孝宗皇帝继位以来,并非不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治国,只不过根基不深,且又要安抚那些手握兵权的世家。

如今,是时候了。

第94章 那位年轻的小大夫上

赵言钰在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成为了新科状元,并授翰林院修撰。

消息很快传到齐莞耳里,同时还有皇帝那日在叶太傅面前关于对赵言钰的评价,经国济世的大才这是多高的评价相信这句话传到许多人耳里,会有很多种意思。

不过这两天齐莞的注意力并不在新科状元上面,自从几天前她和老太爷谈完话之后,齐老太爷在次日便将齐正匡找了去,父子二人不知谈了什么,齐莞只知道当日齐正匡就去了宁家。

大概,和宁朝云的亲事已经到此为止,不会再提起了吧。

齐莞的心情难得轻松下来,将太后无意间提起她的话抛在脑后,继续和殷姑姑出去行医。

这次她们没去富贵村,而是出了京都的城门,在附近旁边的小村行走。

“眼见夏天去了一大半,这日头还这么猛烈,姑娘,要不咱们待天气凉些了再出来吧”殷姑姑抬起手拭去额头的细汗,劝着好像不觉炎热的齐莞。

“你是南方人,所以不太习惯京都这边的夏天。”齐莞笑着说,伸手挠了挠脸颊。

殷姑姑急忙阻止她,“姑娘,别挠。”

指尖触碰的是一层与肌肤不同的触感,齐莞这才想起自己易容了,露齿笑了起来,“走吧,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好像有个村庄。”

殷姑姑摇了摇头,跟着齐莞一起进了那个村庄。

这小村虽然不大,但看起来似乎挺富庶的,而且还有不少庄子,应该都是哪些大家族在这里的产业。

“姑娘,你看山下那些庄子都不小,我们还是别在这里逗留太久。”殷姑姑低声说。

“嗯。”齐莞看到路边的石碑才知道这是什么村庄,齐家好像也有庄子在这边,只是她从来没来过。

两人正商量着不如离开,巷子里突然有个书生装扮年轻男子跑了出去,一见到殷姑姑举着白幡和铃铛,立刻大声叫了起来,“大夫,大夫,快看看我儿子”

齐莞和殷姑姑对视一眼,二话不说跟着那男子去了家里。

那书生的家就在巷子里面,是一个小院子,还没进屋,已经听到小孩的尖亮哭声。

屋里有两个妇人,其中一个比较年轻,抱着大约有一岁大的孩子在哄着,旁边是一个比较年老的,想来应该是书生的母亲。

“母亲,娘子,我把大夫找来了。”书生大声地叫着,客气地将齐莞迎进屋里。

两个女人闻言一喜,只是那年老的一见到齐莞,脸色便沉了下来,皱眉斥道,“怎么是个铃医,不是让你进城里去请坐馆大夫吗”

“母亲,孩子哭成这样,先让大夫看看孩子吧。”那媳妇温声劝着老人。

齐莞有些尴尬,没想到还没看病就被嫌弃了。

“是啊,母亲,这一去一回不知要费去多少时间,先让这位这位大夫看看吧。”书生看了看殷姑姑,以为殷姑姑才是大夫。

妇人心疼地看了看还在啼哭不已的孙子,只好点了点头,“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大夫。”

齐莞在心里暗叹,转头沉声对那媳妇说,“先将孩子放到榻上。”

“怎的你才是大夫有这么年轻的大夫吗可别是骗银子的。”妇人大叫起来,不让齐莞上前查看她的孙子。

书生也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个少年才是大夫。

“大娘,我行医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你且先让我看看孩子,若我不会治,肯定不敢拿你孙子的命开玩笑。”齐莞温和地说道。

“母亲,就让他瞧瞧吧。”那媳妇听到儿子的哭声,就如刀割着心口,已经顾不上许多,只想着赶紧治好孩子的病。

殷姑姑寒声开口,“我们爷若是不懂得医术,怎敢出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