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投降要趁早,晚了可就没机会了(1 / 3)

虽说张朝璘从包衣一路坐上了江西巡抚的位置。

可是咱大清的特性众所周知。

满清贵族是打心底里看不起汉人,没把汉人当成自己的啊

所以即便是张朝璘这种高级汉奸,平日里也没少受气。

只是话虽如此,咱大清毕竟对他有知遇之恩啊

一想到这些人自己受到的恩典,张朝璘的心中就五味杂陈。

“大人,国主势大,九江城中的兵马又人心惶惶,如今十万驾前军就在城外,一旦发起攻城,只怕搞不好九江就要被冯双礼一举而下了”

亲信们继续劝说道“要是此时不反正,大人再犹豫咱们就没有反正的机会了”

“唯有大人举城反正,迎王师进城,再招抚江西全省,为国主建功立业,才是明智之举。”

“否则你我皆死无葬之地也”

亲信们不断地劝说,张朝璘的心里激烈斗争。

这举城反正会辜负了咱大清的知遇之恩。

可要是死守城池,只怕就会身首异处。

要是还有一线机会,张朝璘都不会思考投降之事。

可是眼下九江的局面比当初的南京还要差。

郎廷佐这些人面对的只是千里奔袭的海寇。

而他张朝璘所要面对的却是拿下了江南和湖广的西贼

咱大清的主力都已经被击败了,江南又已经被孙可望战略。

西边的湖广全数沦陷,南边的广东又只剩下了尚可喜和耿继茂在垂死挣扎。

而冯双礼溯江而上,自己手中不仅只有万余兵马,而且由于武昌吃紧,耗饷繁多,江西的绿营兵们还欠了饷。

绿营本就人心浮动,这又欠了饷,这还怎么打仗,誓死保卫大清啊

如果死守南京,郎廷佐等人是九死一生的话。

那么他张朝璘死守九江就是十死不剩。

既然死守是必死无疑了,那么张朝璘也该谋一谋后路了。

“老夫在江西多年,剿灭贼寇,劝耕生聚,让江西从金声桓、揭重熙之乱中得以恢复过来,并每年向朝廷纳赋税百万。”

“而今势穷降贼,老夫也算对得起大清了。”张朝璘长叹了一口气,瘫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江西一省一直不安宁,在张朝璘上任之前,除了金声桓和王得仁的反正外,还有揭重熙在江西领导的义军游击。

虽然江西是拥有几十万顷耕地的大省,不仅数倍于福建而且还胜过广东。

可是由于这些人的存在,咱大清在张朝璘主政江西之前,不仅无法从江西得到粮饷,每年还得投入大批资源,用来对付揭重熙领导的江西义军。

这种失血状态一直持续到揭重熙战死,张朝璘上任之后才得以改变。

他这位巡抚大员自上任后,剿灭义军,聚拢流民,恢复生产,政绩显著。

江西之地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积攒多余钱粮运往湖南和广西,用以对抗大西军。

在前年,张朝璘就以解广西协饷功,被咱大清加了兵部尚书衔,以示嘉奖。

满清的督抚中大多非常有能力,李率泰在两广协助尚可喜对抗李定国,而后在闽浙又抗住了郑成功。

湖广的李荫祖、张长庚也在内政上颇有建树。

四川的李国英更是能文能武。

江南的郎廷佐等人能力也不算差。

只不过在孙可望的发力下,这些满清的狗腿子们都再也不复之前的威风了。

郎廷佐等人直接被孙国主给弄死了。

李荫祖和张长庚更是被围在武昌。

而今张朝璘在九江回天无力,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巡抚大人英明,大势不可违,只要我等举城反正,那么不仅荣华富贵可保,更有从龙之功可获”一群亲信闻言大喜过望。

张朝璘的语气已经软下来,也做出选择了。

以这位巡抚大人的名气和能力,只要能够走出这一步,那么他的荣华富贵可保。

而巡抚大人的地位保住了,他们这些依附于张朝璘的师爷、幕僚们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要不然张朝璘倒了,谁还认识他们啊

“速去联系冯双礼,本抚要举城反正,看看孙可望会给本抚什么条件。”张朝璘缓缓开口道。

咱大清的督抚中,至今只有一个人向孙可望投降。

两广的那三人如今都在广州城中内。

湖广的三人中,李荫祖在武昌,张长庚由于丢了湖南被免了职,但还是被困在了武昌。

只有偏沅袁廓宇在沅州投降了孙可望。

而两江的督抚大员中,郎廷佐和蒋国柱已经死了。

他这个江西巡抚是投降孙可望的第二人。

虽然自己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是巡抚和巡抚之间却是不同的。

就像两江总督和云贵总督之间的差距一样。

张朝璘这个江西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