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大招(2 / 3)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6158 字 5个月前

这小子也不够资格呀。

黄茵竹继续说:“我在特区有个朋友,叫胡自强,我希望和他交涉。”

“胡自强?”

钟主任眼皮一跳,有句话没敢说,胡自强好像出事了吧:“不是……黄女士,招商引资这一块的事,主要由我们开发委负责。”

“这我知道,你都说主要了,据我了解,特区还比较关心招商引资的事,鼓励任何单位任何人积极参与。”

黄茵竹端起咖啡杯嗅嗅后,又放回去:

“实话告诉你们吧,我们公司在东南亚许多地方都可以建厂,我之所以过来这边,伱们要感谢胡自强的多次邀请。”

“这样啊……”

钟主任想想后,站起身来:“黄女士请喝点东西,稍等片刻,我去去就来。”

开发委的几人跟随他出门。

廊道里,钟主任望向左右:“胡自强呢?”

“关着了。”

“啥?!”

了解完情况后,钟主任狂拍大腿,骂骂咧咧:“他娘的,这叫什么事,八千万美元的投资啊!你们知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

整个特区……不对,全国都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制衣厂。

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许能带动几万人的就业。

往后能带来的利益、创汇……都是无法估量的。

甚至这本身就是巨大的创汇!

很大一个功绩。

“把人弄出来,让他过来帮忙。”

“这……好像事挺严重,还专门成立了调查小组。”

“你们没听黄女士讲嘛,他们公司去哪投资都行,人家现在认准了胡自强!咋地,这么大个外资项目,不要了?”

钟主任皱眉道:“算啦,我亲自去,谁要是反对,我就问问八千万美金外汇扔过来,要是不要!”

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新型产业。

各大工厂使出浑身解数搞外汇指标,然后进口设备。

外汇家底都快被掏光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建昆此举也不完全是为强哥。

昆竹集团有这个需求。

正如黄姑娘所言,港城地价和工价年年上涨,已不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产业转移势在必行。

只是按照黄姑娘原本的意思,是打算先小投试试水。

而她的顾忌到了李建昆这个开挂的家伙这边,就根本不算个事了。

要知道,眼下国内大街上,主要还是黑白蓝的色调。

好比王十抓住的办公设备更新潮一样,全国人民的服饰,也面临着一场革新。

即使抛开国外市场不谈,内地的需求都够够的。

李建昆也想乘着这股东风,让昆竹集团的业务拓展到内地,首先生产力得搞起来。

……

……

朱志辉戳在一张红漆五屉桌前。

桌后面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

“所以说,胡自强并没有收受房产,塞在烟盒里的那五千块钱,也有可能是人家栽赃陷害他。”

“是这样的。”朱志辉点点头。

“行吧,放人。”

“嗯?”

“这件事到此为止,不用再调查。”

“啊?”

“特事特办,这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他牵扯到一个很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我们等不起。这样吧,给他降一级处分,敲记警钟。”

“……是。”

……

……

胡家。

傍晚时分,格外热闹。

厨房里热气腾腾,胡家老两口又是包饺子,又是炒菜。

胡家大哥揣上钱票,特地去供销社,买回两瓶董酒。

这酒搁这年头,与茅台齐名,还有一款叫全兴大曲。

五粮液都差点火候。

不多时,饭菜上桌,满满当当。

胡家人挨个给李建昆敬酒。

胡自强也提了一杯,没说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哥们明显有些郁闷。

可以理解,自认没犯错误,莫名其妙降一级。

有些话饭桌上不好说,吃饱喝足后,李建昆将他拉进房间,关上房门。

“刚才叔叔阿姨,还有你哥敬我酒,我还挺不好意思的。”

李建昆摸出香烟,自己叼上一根,抛过去一根。

胡自强一瞅烟盒,本已捧起的手,触电般缩回去。

烟掉在地上。

李建昆:“……”

胡自强:“为啥?你脸皮没那么薄。”

“事情我查清楚了,人家要搞的其实是我,但我显然不好搞,所以——”

唰!

胡自强瞬移一般冲过来,掐住李建昆的脖子:

“搞半天,我是被你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