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电影节开幕(2 / 3)

千禧大导演 顾屈屈 6556 字 5个月前

内大导演在外国获奖,然后所有主流、非主流的媒体报纸都争相报道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获奖的剧组背后的影视公司,以及演员背后的经纪公司有实力、资金的话,还能够自己花钱来一波铺天盖地的获奖宣传。

可惜廖凡并没有背靠什么大型的经纪公司,《白日焰火》的出品方也只是省级广电旗下的一家小公司,更花不起钱搞什么全国宣传,所以他们的获奖确实关注度不高。

但今年就不一样了。

有张一谋入围,那国内的媒体可就太感兴趣了。

老谋子和柏林电影节间的缘分,由来已久。

早在31年前,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红高粱》,便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19年前,他执导的《我的父亲母亲》则拿到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

以金熊奖为起点,张艺谋开启了他在“欧洲三大电影节”摘金夺银之路,但提名不少,中奖不多。

他上一次获奖还是在2003年凭借《英雄》,拿下柏林电影节的特别创新奖。

这是张艺谋继2014年的《归来》后,再次回归年代文艺片。

此次《蔡文姬》的入围,既是他时隔9年,第五次征战柏林电影节,更是他时隔16年,再战欧洲三大电影节,话题度简直不要太高!

本来对欧洲三大关注热情都不高了的国内媒体,这次居然齐刷刷的全都到场了,在央妈的领导下,成为了红毯边显目的一个媒体军团!

当《蔡文姬》剧组走上红毯时,现场气氛甚至达到了今夜柏林红毯的最高潮!

时隔多年,柏林电影节再次获得了华夏媒体极高的关注!

后场,得知了前场热闹消息的电影节主席迪特尔·科斯里克,沉默了许久,转头小声的向助理嘱咐了几句话。

现在的华夏电影,已非吴下阿蒙了,必须要给与最高的尊重和重视。(本章完)

一场会面,王晓帅和吴渊这对师兄弟,就达成了默契。

不管本届柏林电影节的最终结果如何,总之不会影响到俩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了。

至于张一谋?

他这位奠定了华夏电影欧洲影响力的导演,任何华夏导演都不可能在欧洲和他产生任何矛盾的。

而他的性格也本身就不喜欢这些电影之外的应酬和谈判。

是的,吴渊和王晓帅的见面,也是一场谈判。

虽然俩人在席间没有进行任何深入的聊天,但通过几句话的试探,就已经得知了互相的底线。

《天长地久》的底线是最佳男主角,《蔡文姬》的底线则是最佳女主角。

正因为双方的目标并没有冲突,所以吴渊和王晓帅才会相视一笑。

接下来的这段日子,直到电影节闭幕,他们都会为这两个奖项努力。

这不是公关,欧洲三大也向来不怎么接受公关。

只是双方需要将自己的舆论攻势用在正确的地方,用在值得的地方,而不是因为沟通不畅通而导致自己人打自己人。

如果没有今天这场见面,不知道互相的目标,那就有可能出现一个更尴尬的情况,就是双方都在砸钱找电影节的媒体和影评人发一些支持自己拿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的影评或者通稿。

然后自己人就先撕起来了,那就真的好笑了。

(发通稿、影评引导舆论不代表能左右评审团的决定,但这么做能够利用舆论影响来参加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全球电影人士的看法,是宣传手段的一种,为了好卖版权。)

光影时代财大气粗,不在乎这点宣传费,但王晓帅可不是什么有钱人,能够为了自己冲奖砸很多钱发通稿。

看他在原时空拿下柏林电影节最佳男女主角后,在国内都没花多少钱发通稿,就知道他手上的资金情况有多紧迫了。

谁不希望自己获奖的消息在全国人尽皆知啊?

是王晓帅不想吗?

是没钱!

毕竟现在这个年代,比起关注远在柏林的电影节,各路媒体更愿意去关注一下内娱小鲜肉午餐吃了什么。

是的,现在的内娱就是这么乌烟瘴气,流量至上。

随便一个顶流小鲜肉发一条吃午饭的微博,都会引发数十万的转赞评,冲上微博热搜,各路自媒体争相转发,各种蹭热度。

但一位艺术导演在海外获奖,却没什么人关心,得自己花钱去找自媒体发通稿宣传,而且还得花不少钱。

这就是流量之上的时代,有流量哪怕是一条狗拉屎都会被争相报导、转发,没流量就算拿欧洲三大都无人关注。

如果拿奖的人换成吴渊、张一谋这种在商业领域地位和人气都很高的导演,那绝对会被国内各路媒体、自媒体捧上天。

可惜王晓帅没这个待遇。

吴渊都想好了,等到最终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奖项宣布了,如果《蔡文姬》和《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