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5 终不似,少年游(3 / 5)

今下华阴城中有五处布告栏,五处布告栏前,皆有颇多百姓聚集,整个华阴县城几有半数人口停留在这布告栏前,一为等候今日玄门榜的更新。

二则因为华山近几日封山,远道而来的旅人们不甘就此退走,大多便留在华阴城里等候华山再度开山之日,城中少有娱乐活动,这每隔一日便会更新一回的玄门榜,倒是成了旅人们排解无聊的好工具。

本地百姓往往不识文字,华阴小吏虽通文字,却不能将那玄门榜上变化讲说得精彩,幸有等候攀登华山的文人骚客,他们便承担了为百姓讲说玄门榜上种种精彩变化的责任,而这也是文人秀才们的乐趣所在。

此时,人群后头一阵吵闹过后,有几个官差分开了人群,捧着几道画轴似的、被草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纸卷,昂首走到布告栏前。那捧着纸卷的官差将其上草纸一层一层撕去,露出内里淡黄的、写满苍劲文字的榜单,旁边的官吏则以刮刀刮去布告栏上贴着的几层纸张,重新在布告栏上刷上浆糊。

含光子自知尊师本身就与大恐怖牵扯,那是尊师三令五申,告诫他绝不可以生起探究之心的隐秘。

是以当下他亦能理解苏午所言。

他点了点头,向苏午说道“弟子亦知家师牵扯甚多,与他有涉的问题,掌教若觉得我问得过了,只需闭口不言而已,我断不会因此心生怨怼。”

“善。”苏午笑了笑。

李含光神色郑重,首先向苏午问道“自家师今次落葬以渡劫关之后不久,我便再感知不到与家师有关的因果,师尊好似在世间完全消失了一般,我特意过阴问过几位师门长辈,那些在阴间的师门长辈,师尊身上发生的这般事情,他们从前也未见过。

不知掌教是否知悉其中内情

内情究竟是甚么

师尊如今到底是死是活”

“此中三问,我可明确回答你的,只有第一个。”苏午说道,“我确知个中内情,至于内情是甚么,这便是不能回答的问题一说就错。而常真人如今的死活,你只要觉得他是活着的,他便是活着的。

但你若起心去探究他的因果,甚至试图开掘他的葬地那么所得结果,一定会令你失望,乃至因你之行,亦可能导致恐怖因果变数发生。”

李含光闻言愣了愣。

他没有想到,自己才提出三个问题,在苏午这里已经有两个不能回答了。修行至于今时境界,他倒也不是个蠢物,知道有些事情确不能做,自然也会听劝,是以应声道“回去山门以后,我会着手师门典籍之中与师父葬地有关的种种记载,避免门下弟子生出不该有的心思,起心开掘师父的葬地,却导致那不可测的恐怖变数发生。”

苏午道“这样最好。”

李含光望向苏午,迟疑了一下,又道“我对师尊的全部疑问,其实便是他今时的下落与生死,但这些问题,恰恰是阁下所不能回答的。

师父的生死下落,竟要成为一桩悬案

至我死后,也不得解答”

“你今时已登此岸,若有朝一日,能横渡天河,再造彼岸,立于那彼岸之上,扭头回望,或许诸多迷思尽能得到解答,心中一应念想,皆可得到回应。

修行到了,困扰你我的种种困惑,也自会跟着迎刃而解的。”苏午认真地向李含光回答道。

“再造彼岸”李含光微微扬眉,抓住了苏午话语中的关键,“此岸、横渡天河、彼岸此三境,在今时非是修行臻至化境之辈,对其往往一知半解,往往是未见此岸,不知有此岸。

而掌教如今虽未登临此岸,但已经望见此岸风景。

掌教对此三境的了解,似乎更多过于我。

譬如这再造彼岸我在师门长辈口口相传的、与此三境有关的传闻之中,实不曾听过再造此岸类似的言语,他们只称渡元河以后,便能踏临彼岸。

踏临彼岸,与再造彼岸,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未知这再造彼岸,究竟是何意这是否也是不能言说,一说就错的事情”

苏午摇了摇头“这倒非是那些不能言说的事情。

之于再造彼岸,亦是因我最近经历,而生出的对彼岸之境的些许感悟含光子如今,可能在此岸高山之上,遥望无尽天河,望见那天河尽头的彼岸”

“自此岸高山上往彼方看去,只能看到彼岸与此岸一般,山影连绵,无有穷尽,横断大海。”含光子回答道。

“含光子修行至今,一身道门修行,还有多少与三清有牵连”苏午再次问道。

李含光未有想到苏午突有此问,他有些意外地看了苏午一眼,继而又似是想到了甚么一般,收敛神色,向苏午回答道“茅山师门祖辈口口相传,旦有借三清神谱修行之根基,再造新法,脱离与原本法门牵连的时机之时,便不需犹豫,设法脱离旧有根基即是。

哪怕是从来不曾寻得这般时机,亦需努力为自身创造这般时机。

是以茅山宗中,魔身种道大法最贵,盖因此法自一开始就自成根基,此法虽然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