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见是国师,连忙躬身行礼,面露担忧之色。
“国师大人,您说的不错,今年我的老天爷似乎并不给力,愁的我们百姓夜不能寐啊。”
“放心吧,今年将会有转机的。”
林澈微微一笑,目光有精彩。
“我已经依照天象推算,不日将有及时雨降临,届时江河恢复,必有好收成。”
老农脸上立刻露出几分惊喜,其他在场的百姓也纷纷凑过来。
国师亲口所说,自然比平日里那些江湖术士要靠谱的多。
果不其然,林澈的预言不出几日,天空果然降下一场甘露,农田得到滋润,那些因为干旱愁眉不展的农户们开始对未来充满希望。
林澈声望不仅在贵族之间遥不可及,在百姓心中也渐渐升起无比的信任与尊重。
经此一劫,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使得百姓们心中再次仰望星空,等待她的指引。
此番举动似一石激起千层浪,京城里流言四起,国师高瞻远瞩,降众望于民间,足智多谋,不愧天地间的明君。
渐渐的,原本就对林澈崇拜有加的百姓们,现在更是将他视作心中的英雄,他们用善意和敬仰化作的眼光,开始放大了这位国师的形象,将他的种种典故传遍四乡八里。
而朱元璋也听闻了林澈这一行为,他坐在金銮殿上,轻抚着龙纹的扶手,眼中充满了赞许。
“林澈,朕知道你能天下为怀。”
“如此平民之心,朕自是放心。”
“陛下过誉了,治理理念,臣不敢自私,天下苍生,皆是臣之担忧所在。”
林澈的话语铿锵有力,却不带半点矫饰。
朱元璋闻言点头,满意的笑了笑。“林澈朕视你如国之干臣,今后朝中事务,朕跟是欲借你独步天下之能,荡平一切奸邪”
林澈微微一笑,这笑容里蕴含着莫大的智慧与胆识。
“陛下,但凭陛下差遣,臣必不辱使命。”
于是,在这一系列措施的映衬下,林澈不仅恢复了百姓对他的信任,也更加坚定朱元璋对他的肯定。
在巨大的谣言压力下,他们一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叹服的佳话,而这些佳话,都铭刻在大明王朝的辉煌史册中。
林澈,这个名字,仿佛已成为一颗最耀眼的星辰,吸引无数仰慕者的目光。
他的一举一动,都昭示着大明的繁荣,他的思想与智慧,已经深深的根植于这土地的血脉之中。
金碧辉煌的皇宫深处,林澈正端坐在御书房面前一个紫檀木桌旁,眉头微锁。
朱元璋步履矫健进入,面带微笑,目光却透出几分不同凡响的锐气。
“林澈,朕有个重要任务需要你来完成。”朱元璋的话语间隐含着对这位国师的充分信任。
林澈微微抬头,目光中流露出几分好奇,“请陛下吩咐。”
朱元璋环视一周,似乎要确保没有多余的耳朵偷听,然后沉声道:"大明,须有自己的天文台,朕希望通过星象,揣摩天意,为古家把握时运。"
“国师,此乃历史性的大业,朕不信别人,只信你。”
朱元璋目光坚定,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林澈闻言,心中一动,他对天文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独到的研究,这是一次施展才华的良机。
他沉思片刻,然后郑重其事的点头答应:“陛下,臣愿尽微薄之力,助天子观天象,掌宇宙之奥秘。”
在朱元璋的鼎立支持下,大明你是昂第一座天文台——星辰台,如惊雷一现,破土动工。
犹如奇迹般速度一座天文台拔地而起。
林澈施展他的才智和权力,夜以继日,铸造这这座千秋伟业的基石。
不仅如此,林澈本人也投入到设计和制造先进天文仪器的工作中。
他长长深夜穿梭于星辰台各个工地,不时在图纸上研究细节。
每一处细节都要反复斟酌,精益求精。
他发明了具有革命性进步的望远镜,让大明的天文观测技术瞬间跻身世界前沿阵营。
他还设计除了一种新型的水平仪,能跟准确的测量星辰的高度,这在那个时代绝无仅有。
星辰台在林澈的巧手下不断完善,其影响力也逐渐扩大到了朝廷上下,以及学术界。
朝臣对于国师的才华钦佩不已,学者们也因为他的天文学造诣而频频点头称道。
然而,在这片令人钦佩的智慧光环下,亦是潜藏着暗涌。
有人嫉妒林澈的成就,有人则忧心朱元璋通过天文台加强统治。
因此,在皇权与熠熠生辉之间,有点权臣开始暗中活动。
想要在这座新生事物中寻找蛛丝马迹,以此抹黑林澈的声誉。
“林澈,你这星辰台的建立,似乎触动了一些不安分之人的啊。”
一日,文武百官之中,一位老臣窃窃私语,神色间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