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花园中,朱元璋坐在其中,满意的望着眼前的一切,转头对林澈道:“国师,你助朕于无形之中,挽救了两国之间的关系,乃是大明之福,朕会亲自提旨赏赐。”
林澈微微一笑,“陛下,救人于水火,乃是国师应该做的。”
林澈以其非凡的智慧和手腕,如影子一般守护着大明,他那深不可测的手段为世人所赞赏。
李勋攥紧手中沉甸甸的回国诏书,他的面容上写满了坚毅,风吹乱了他的发丝,却吹不散心中那股愤怒的火焰。
他再次踏上归途的路,这一次他的心比之前更加沉重,他的眼神更加坚定。
快马加鞭,我必须在暴风雨来临前赶回安南,他对身旁的亲信吩咐,语气里满是不容置疑的决意。
“诺,使节大人,我们定不辱使命,一定火速前去。”亲信点头,一脸肃然。
一路上,李勋心中反复思量着回国后的策略。
他知道,安南此时的局势必然是波涛汹涌,他那些忠心耿耿的部下恐怕已经在国内风雨飘摇之中苦苦支撑了。
国师曾言,天下之事,无不是棋局。
今日之行,我便是那挺立在风浪中的一枚棋子。”李勋望着天际,心中默默念着国师林澈的教导。
他的思绪被陡然而来的喊杀声打断,一名忠诚的随从冲至他的身边,脸颊上有着焦急的红晕。
“大人,前方有重兵阻拦,看样子是政变军的人马。”随从忍不住声音有些颤抖的汇报道。
李勋闻言,眸光如锋,他抽出随身佩剑,挥剑高喊:“弟兄们,随我冲锋,为国家而战。”
这些随从们都是和李勋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部下,每一个心中都有一股望归的渴望。
听闻主人的号令,整个队伍的气势一下子激增,士气大增。
战斗险象环生,但李勋的立场更加坚定,部下更加忠诚。
他们以猛烈的攻势突破敌人的防线,战况在不断的变化,但李勋和他的队伍就像一把犀利的长剑,一路不断前进。
终于,经过一路的奋战,他们冲出重围,回到了安南的首都。
李勋所见之处,国内果然是动荡不安,政变军已经占据了城池的要害。
没有过多的迟疑,李勋迅速集结了忠于他的力量,果断的镇压了政变。
在他的精心部署下,逐渐夺回了城池的控制权,解救出了被囚禁的家人。
同时,他派出信得过的人,暗中调查政变的真相。
没过多久,一个惊人的消息回到他的耳中,原来这场政变竟然的大明朱樉在背后操纵。
“朱樉!”
李勋紧握着拳头青筋隆起,他的心中充满了义愤和不甘。
此时,一名急匆匆的信使带来了来自大明国师的密信。
李勋对着密使点了点头,“辛苦了,告诉国师,俺来我来守护,朱樉的阴谋必将曝光于天下。”
从回国,镇压政变到救出家人,一切如同井然有序的棋局,每一步都流畅而有力,短短时间内,李勋就已经重新掌握国政,稳定了安南的局势。
接下来,他将揭露的证据公之于众,使得朱樉的权力集团的阴谋暴露无遗,他们为了个人的权势和贪婪诬陷别国使者,图谋不轨。
这一切的背后,是大明的国师林澈深远的布局和精准的预见。
与朱元璋相辅相成,他们确保了大明的繁荣和属国的稳定,两人的智慧和手段使得大明王朝和安南都赢得了可喜的未来。
而在京城,当朱元璋在御书房回顾这由林澈书写的又一篇辉煌,他不仅感叹:“林澈,朕的国师,举世无双矣,”
国师林澈面无表情的站在一旁,他的目光冷静,仿佛洞察一切。
昏黄的烛光下,李勋单膝跪地,想朱元璋奏报了最近的情况。
他的面前,横躺着几名被捆绑起来的贵族,是他这次逮捕的主谋。
“陛下,这些贵族勾结外敌,企图动摇我大明的根基,罪该万死。”
李勋的语气凝重,他的眼神闪烁着光芒。
朱元璋神色凝重,望向国师林澈,“国师,你怎么看?”
林澈走上一步,目光在囚犯身上扫过,他的声音平静如水:"此事虽有条不紊,却只是陛下棋盘上的一着。"
李勋闻言一震,难以置信的抬头:“陛下,这是何意?难道这一切…都是您的计策?”
朱元璋对于李勋的反应并不意外,他微微一笑,缓缓起身,走到李勋面前,拍了拍他肩膀,“起来吧,李勋,你已经通过朕给你的忠诚考验。”
李勋的脑海中瞬间响起了过去的一幕幕,每一次难关的背后,似乎都有朱元璋的影子。
他震惊之余,却又生出几分敬佩。
“陛下,这是否未免太过狠毒?或是有误,不仅仅是臣的性命,恐怕整个东南局势都会动荡不安。”李勋试图控制着自己的情绪。